石家庄: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2/5/12 9:19: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白
 
    2021年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加强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紧紧围绕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基层,加强对企业在商标注册、运用、保护、管理过程中的全链条指导,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化、高质量、全方位的商标工作指导和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近26万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450件,地理标志商标60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

    对症下药解疑难

    石家庄藏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藏诺药业)是知名藏药企业,商品畅销国内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该公司有对外出口业务,但并未提交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我们向企业介绍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的优势、注册注意事项、基本流程等,并联系商标服务机构、商标代理人组成专家组对接企业,针对其具体情况制定注册方案。”石家庄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郄马市场监督管理所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1年6月,藏诺药业提交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指定印度尼西亚、日本、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6个国家。

    “我们公司有100余件商标,多件商标具有一定知名度,但还有很多商标工作做得不够缜密,商标品牌指导站对我们的疑难问题给予了及时的帮助。”藏诺药业总经理助理刘宇潭告诉记者,近期该公司发现有家企业擅自使用了其相关商标标识,在当地商标品牌指导站的帮助下,该公司正在组织资料准备展开维权。

    “商标品牌指导站充分发挥‘护航员’作用,向企业发送《商标维权保护联系书》,及时告知商标维权事项,一旦发生假冒、仿冒等商标侵权行为,及时帮助企业开展维权服务。”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商标品牌指导站将帮助企业做好商标状态跟踪工作,一方面跟踪商标有效期限,对于即将到期的商标及时进行续展;另一方面跟踪新初审公告的同类商标,若发现有相近似的,及时提出异议。

    针对部分中小企业在商标注册申请和应用方面存在知识欠缺的现状,石家庄高新区的商标品牌指导站在商标申请、续展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

    石家庄东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药业)是一家现代中药制剂高新技术企业,现有有效注册商标9件。“我们有3件商标将于2023年到期,商标品牌指导站提醒我们及时办理续展。”东方药业项目部经理刘梦娇说。

    同时,石家庄高新区的商标品牌指导站还针对一些企业商标驳回率较高的问题进行指导,给出后续商标注册的建议。“接下来,我们将带领服务机构到企业把脉问诊,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的指导帮扶工作。”郄马市场监督管理所有关负责人介绍。

    日常服务更贴心

    近年来,石家庄市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回应市场主体诉求,优化营商环境,取得良好成效。目前,该区有效商标注册总量为2.9万余件,其中2020年和2021年分别新增5952件、7330件,年均增长近30.7%。

    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股股长杨真玲介绍,在开展商标品牌指导工作的过程中,该局工作人员发现许多市场主体知识产权意识较为淡薄。2020年以来,该局建立了以休门、中山等地的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为依托的5家商标品牌指导站,指导本地市场主体的商标注册、商标管理和运用等业务,开展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

    发现冀草堂食品销售有限公司的冀草堂商标比较出名,但一直没有申请注册商标,存在被抢注风险,及时帮助指导企业申请商标注册;指导河北芳群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和河北富励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申请相应国家的国际注册商标,为企业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辟国际市场提供帮助……在石家庄市,成立在基层、服务于基层的商标品牌指导站,已经步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运作轨道。

    近年来,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挥“调研员”作用,依托商标业务数据系统,全面收集录入企业注册商标、待审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和闲置流转商标等基本数据,形成从乡镇(街道)到县区两级数据库,为品牌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发挥“辅导员”作用,协助企业联系商标中介服务机构,代办商标注册、续展、转让、许可使用等事项;协助企业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

    同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需求,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商标专业知识讲座、品牌建设座谈会。通过一系列活动,辖区企业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的意识逐渐增强,对注册商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日益提高。

    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进一步深化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工作,以各类知识产权公益事业单位、行业协会、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在各类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经济发展较好、市场主体较多区域有序推进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专业指导和服务。(本报实习记者 苏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