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品牌如何自救?

〖2021/3/2 8:17: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悠乐
 
    日前,西班牙时装零售集团Inditex宣布将关闭其在中国所有的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实体店。Inditex集团凭借其旗下的Zara品牌而为人熟知,是全球时装零售巨头之一。此次Inditex作出这一决定,不管是在疫情冲击下的断臂求生,还是主动适应当下由线下转至线上的消费模式的趋势,都不禁让人思考:当前,“快时尚”品牌如何得以持续发展?

  “快时尚”一词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顾名思义,是指相应的服装品牌具有产品更新速度快、及时推出具有当下流行元素的服装、产品价格较低等特点。这一“快餐式”服装销售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于时尚的追捧,也让“快时尚”品牌得以野蛮生长,Zara、H&M等由此迅速占领了年轻一代的销售市场。

  相应地,“快时尚”品牌的短板也逐渐显现,如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饱受知识产权诟病等。以Inditex集团为例,2016年,Zara就因涉嫌抄袭遭到众多设计师的联合抵制。2018年,意大利米兰法院对奢侈品运营公司OTB与Inditex长达三年的“设计抄袭诉讼”作出判决,确认OTB公司可以在除主要被告所在国之外的欧盟司法管辖区内,主张Inditex集团对其外观设计专利的损害赔偿。时隔两年之后,2020年,丹麦品牌Rains与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为期四年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告一段落,Rains最终赢得诉讼。像Zara这样的“快时尚”品牌在前期已经积累的品牌声誉,也因知识产权侵权“丑闻”而有所影响。

  在笔者看来,“快时尚”品牌重速度而轻创新的做法固然能取得令人艳羡的收益,但长此以往显然并不可取。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知识产权制度将更加完善,消费者的知识产权意识在不断提升,创新也逐渐蔚然成风,对创新的忽视以及由抄袭等带来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仅将使“快时尚”品牌声誉大打折扣,也不利于该行业健康发展。

  如今,“快时尚”品牌正面临生存挑战。自2017年以来,“快时尚”行业负面消息频出,退出中国市场、业绩下滑等消息屡见不鲜。2020年的疫情无疑加快了这一趋势,公开的财报数据显示,在固定货币下,Inditex集团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跌26.9%,仅为141亿欧元,净利润为6.71亿欧元。

  经过迅速扩张后,“快时尚”品牌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在笔者看来,除了从实体店转战网络等销售模式的转型外,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持续在创新设计上下足功夫,才是让“快时尚”品牌保持活力的不二法门。(木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