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IP年收入90亿,品牌方称在中国正遭遇商标恶意抢注

〖2018/9/19 8:38: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新闻来源:中华商标杂志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晨风
 
    日前,娱乐壹英国有限公司家庭和品牌业务(“小猪佩奇”商标及著作权权利人)品牌保护高级总监Niall Traino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小猪佩奇IP在国内正遭遇商标被恶意抢注的侵权行为,而且商标侵权的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

    据悉,娱乐壹是国际儿童品牌“Peppa Pig(小猪佩奇)”和“PJ Masks(睡衣小英雄)” 的所有者和商业开发的全球主导者。小猪佩奇和睡衣小英雄在全球180多个国家被译成40种不同的语言发行。2004年动画片《小猪佩奇》诞生,随后在全球一百多个地区播出。2015年6月正式进军中国,在CCTV、优酷和爱奇艺等平台上,该动画一年播放量超过100亿次。

    2017年,小猪佩奇持续发力中国市场。不仅制作衍生周边,搭建线下主题乐园,还在不同网络平台进行针对性的宣传。社交媒体上的走红为它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去年11月,B站关于《小猪佩奇》的视频集中爆发,网友制作视频播放量超过百万。同一时间,在美拍上,“小猪佩奇”内容相关的视频总量达到8万,播放量超过10亿。

    据财报显示,2018年小猪佩奇IP在全球范围内为娱乐壹英国有限公司带来近9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在中国市场,娱乐壹英国有限公司2017年下半年在中国的授权和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超过了700%。

    娱乐壹英国有限公司表示,Niall Trainor及其位于伦敦和上海的团队是不会纵容侵权者非法利用Peppa Pig品牌的。他们将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并对侵权者采取行动以确保能够保持对其关键品牌的保护。

    据介绍,早在2014年,小猪佩奇就开始了与侵权商标的漫长斗争。“佩奇面临的第一次恶意抢注发生在2014年。所幸当时我们的‘Peppa Pig’商标已经注册,所以抢注被驳回了。”Niall Trainor向记者透露,由于娱乐壹公司是第一次在中国推出品牌,他们知道商标抢注是许多西方品牌入驻中国时会遇到的问题,而且Peppa Pig作为一个受欢迎的品牌也肯定存在这种商标抢注的风险。但他们没想到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面临的侵权问题会如此严重。

    2015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动画在央视的播出,小猪佩奇动画中多个角色名称、图像、昵称、标志等等,开始遭遇大量的恶意抢注,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别的许可商品。

    Niall Trainor表示,商标被抢注使得该公司在维权业务中形成了漏洞。“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无法使用商标来对付众多侵权行为。这使得侵权者在我们试图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期间,可以肆意的侵权。因此,我们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制定一个连贯、有力的战略,以成功打击侵权者并保护品牌。”

    据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资深知识产权顾问赵天婴介绍,国外企业进入中国通常会发生两种情况。其一是后知后觉,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再去申请商标。随后发现自己的商标已被抢注。另一种更普遍的情况是,企业具有一定的准备,并已经在核心的商品上注册了商标。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周边的、似是而非的商标被别人抢先注册。“在国内的商标法遵循先注册后使用的原则,不同于部分国家的先使用后保护原则,强调注册的重要意义。这就意味着,一旦企业的核心商标被他人抢注,企业就无法在中国生产、销售其产品,否则抢注者就可能对其采取法律行动。如果抢注者在周边的商品上注册了企业的商标,或者注册了极为近似的商标,企业就无法通过主张商标权对抢注者的侵权行为采取法律行动。”为此,一些公司正在积极寻求改变。

    Niall Trainor透露,娱乐壹一直以来积极应对恶意注册行为,每年发起数以百计针对恶意注册的异议、无效和诉讼,并且每年花费大量预算来处理商标问题和仅在中国存在的盗版问题。那是在不算线下市场售假打击和网络侵权监测费用的情况下。

    据了解,整个2017年,娱乐壹公司对中国主流电商平台上的十几家“小猪佩奇”假冒产品的主要卖家提起了民事诉讼。还在中国推动了多次港口扣押行动,打击各种形式的商标侵权行为。Niall Trainor表示现在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正在改善,但同样还有很多努力要做。

    “一旦商标被抢注,要想证明别人抢注商标,一方面要证明在抢注人申请日之前,对应的产品在国内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影响力;还需要证明对方的恶意性,即对方有抢注、囤积国内外知名商标的事实。”中国反侵权假冒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倪良向记者透露。而另一方面,恶意注册的违法成本低,而获利又相对容易,导致知识产权保护越发陷入困境。倪良认为,小猪佩奇的授权涉及的行业很广泛,包括了服装、鞋子、食品、书籍、视频等各个领域。相对而言,侵权的门槛和成本都较低,也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但是,总的来说,国内消费者的知识产权意识在增强,主流的电商平台也加大了对假货的打击力度。“国家相应机构都出台了很大力度的措施,以保护知识产权。但是,在实践中,侵权民事赔偿方面的惩罚还远远不够,这一点还需要加强。”(叶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