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工商局商标战略惠及农民
〖2006-9-21 8:40: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鸟
抓品牌富农 创金字招牌
西峡工商局商标战略惠及农民
“双龙农夫”、“龙潭沟”、“白垩纪公园”等19个商标成功登记注册,“养生殿”、“通宇”等商标被申报为著名商标,“月月舒”和“仲景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这就是河南省西峡县工商局商标品牌战略惠及农民,带动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西峡县工商局围绕“菌、果、药”大县产业特点,实施“四大兴农”工程中,发挥工商职能作用,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在品牌富农上下功夫,通过宣传、服务、巩固,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涉农企业和农户实施商标战略,创名牌、拓市场,用品牌拉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抓宣传,提高涉农企业的商标意识,增强实施商标拉动产业的主动性。
针对涉农企业规模小,管理粗放,商品经济意识淡薄,不注重商标效用的实际,县工商局多次向县委政府汇报商标对打响西峡品牌,树立西峡形象的重要意义,引起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时出台了《关于鼓励全民企业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规定对民营企业商标,荣获河南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除上级奖励外,再由县政府分别给予奖励,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广泛宣传商标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派员深入涉农企业解读《商标法》的有关内容,宣传申报商标的好处,引导企业学会利用注册商标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广大涉农企业认识到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发展之本,活力之源,增强了企业注册商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西峡县猕猴桃开发总公司是全县猕猴桃产业的龙头企业,刚开始因品牌意识不浓,年产值始终在8万元左右徘徊,在工商局的引导和帮助下,企业成功注册了“万果山”牌商标,并加大商标品牌宣传,产品一举荣获河南省人民政府农产品名牌产品称号,品牌带动使企业的产值增至千万元,并且使数千户农民从中得到实惠,每户增收1800余元。在典型带动和引导下,西峡县西坪的腊肉、黑漆河的茶叶、丹水的樱桃、双龙的香菇和龙潭沟景区、石龙堰的黄酒、田关的小杂果等一批特色产品纷纷到工商部门要求申报注册商标。目前已申报20件,正在申报13件。
●抓服务,指导帮助企业积极申报注册商标
涉农企业淡薄的品牌意识,使得企业生产的农副产品无商标,包装粗糙,难登大雅之堂,优质产品不能优价。西峡县工商局局所联动,安排专人深入涉农企业帮助指导,从商标策划到图文设计到向上级局申报进行全程服务,一对一帮扶加快了西峡涉农产品商标注册的步伐,注册量明显增加,效益日益显著。西峡县亨通菇业有限公司在商标注册过程中,工商局人员深入企业同公司领导一起反复论证,九易其稿,最后确定为“龙乡”文字、图案商标,并出面邀请省资深设计师精心设计定形,陪同企业三上省城协助办理,最终通过,企业加工的山珍木耳、食用菌、猴头、树楸等产品包装上有了自己的商标品牌,档次提升,顺利进入大中城市的货柜,企业效益翻番。
● 抓巩固,提高商标的利用附加值
西峡的果菌药优势产业渐成规模,围绕菌、果、药产业的商标申报也形成了小气候,涉农企业在工商部门的宣传指导下,申报注册商标积极性高涨,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注册涉农商标20件,占全县260件商标的7.7%,同时工商局还注重企业注册商标的使用率,发挥商标的应有作用,巩固商标的使用效果,拓宽企业的生存空间。西峡县九顺达菇业公司在申报注册了“圣润”牌商标后,在其香菇饮料上使用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双龙工商所积极介入,指导公司提高产品质量,修改标签设计和包装,通过办理相关手续,在其加工的干菇及山珍上使用,质质量、商标、包装、塑造了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了商标利用的附加值,加上广告宣传,使九顺达菇业公司焕发出新的生机,产品远销京、沪、 等地,效益成倍增长,进一步拉动了西峡香菇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企业与菇农的双赢。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