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农民踊跃为农产品注册商标

〖2006-9-19 17:24: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鸟
 


    8月30日,记者在精河县托里乡枸杞交易市场见到“永业”牌枸杞商标注册者李永业时,他正忙着结账。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产品有了牌子就是好,价格比以前高了近一倍。” 

  精河是枸杞之乡,产品享誉海内外,但是,这里的枸杞2002年以前却没有品牌名称,更没有哪个农民想到要为自己种的好东西起个名字。上好的枸杞都是用大编织袋装着卖,鲜肉卖成萝卜价。直到2002年3月,“精河枸杞”被国家商标局正式认定为原产地证明商标,“精河枸杞”才成了响当当的商标和品牌。当地一些种植和经销大户认识到了品牌的价值,开始琢磨着为自己的产品取个名子。 

  同在托里乡经营枸杞的农民段怡可以说是一个更具有品牌意识的人。他不但为自己的枸杞注册了商标,连他的副产品打瓜子、鲜葡萄、新鲜蔬菜、鲜枣等农产品都注册了商标。他还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为自己的四个包装外观设计申请了专利,甚至印在外包装上的三句广告语都向国家版权局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为了保护自己的商标和包装外观设计,他还和别人打了一场官司。赢了官司的段怡更感到品牌的重要,他又为自己的“枸杞王”系列产品制定了企业标准。自从有了品牌和企业标准,他的产品越来越得到客户的认可,犹如拿到了市场通行证,目前产品已打入国内十几个省区和东南亚及港澳台市场。 

  博乐市小营盘镇的“营盘”牌鸡蛋带动了全镇养鸡业的发展,目前全镇养鸡业年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占全镇农牧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温泉县查干屯格乡的“猛进”牌甜菜和土豆、哈日布呼镇的“哈晶”牌无公害西瓜,都已成为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的王牌产品。“精河枸杞”、“羚羊唛”食用油、“北疆”棉花、“金博”种业还被评为新疆著名商标。 

  目前,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民为自己的农副产品注册的商标已有三十五个,正在国家有关部门接受审理的有十九个。仅枸杞产品已拿到商标注册证的就有7个。注册商标的农产品涉及西瓜、花生、甜菜、土豆、山野菜、葡萄、打瓜子、枣、豆制品、面粉、蔬菜、果脯、罐头等几十种农副产品。 

  农民为自己的产品注册商标、形成品牌后,不但叫响了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了附加值,农户也更加珍视自己产品的美誉度,重视产品的质量,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阿勒泰9月18日讯记者陈晨报道:“吉木乃县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已完成了129公里的农村道路建设,解决了23个村的1.2万农牧民‘出行难’问题。”近日,吉木乃县县委书记武海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阿勒泰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突出“以人为本”的一个缩影。 

  阿勒泰地区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将建设和谐社会的远景目标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要求从每名党员做起,以人为本,促进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加大救助力度,让救助对象吃饱穿暖。对各种因病、因残和鳏寡孤独等原因需要政府救助的人,决定地区本级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各县牗市牘每年再拿出30万元至50万元,每年再发动党员捐助一些建立救助资金。去年已发动党员捐助累计达31.5万元。地区还把往年开春所需开支从100万元削减到55万元,将节余资金列入救助资金,用于弥补民政救济资金的不足,现已基本能够保证全地区需要救助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加大帮扶力度,让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全地区开展了“党旗映金山”主题实践活动,万名党员到社区参加党员志愿者队伍,认领社区党员先锋岗或先锋责任区,积极为社区建设、社区居民服务。 

  全地区9000多名在职党员干部、2400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了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8200名在职党员与1700户社区生活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广大党员不仅送去生活用品,还协调提供楼院卫生保洁、清运冰雪、家政服务等岗位,有的为有特长的帮扶对象担保贷款跑运输、开餐馆,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改善基础设施,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改革成果。针对地区文化、教育、医疗等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决定一年一个重点,逐步改善地、县、乡、村基础设施;针对农牧区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在富蕴县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扩展到其他县(市),到2007年全部实现农村合作医疗;针对群众反映的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分散的问题,决定将地区技校、畜牧学校等合并成立职业技术学校,并与内地名牌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结合地区经济整体布局,在布尔津设旅游分校,在富蕴设矿业分校,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地区畜牧、矿产、旅游、水能等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