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观园由“商场”向“园”回归

〖2006-8-18 9:32: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鸟
 


  2004年底开始实施的济南大观园北区提升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到收尾阶段。

  灰瓦、红柱、白墙、飞檐斗拱、古色古香的仿古式建筑彰显文化特色,知名餐饮企业纷纷入驻,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如“晨光茶社”、“狗不理包子铺”相继重新开张……

  市民亓大爷喜不自禁:大观园这回可真大变样了!

  游客谢先生边走边看: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大观园。

  济南大观,正加速从“商场”向“园”的回归。

  找准定位 构建特色大观

  大观园作为一个文化和商业符号,承载着济南人难以割舍的情愫。

  她曾经辉煌,头顶济南商业“五朵金花”的花冠,是业界同行不敢小觑的力量。

  她一度迷茫,在竞争的重压下力不从心,效益下滑,风光不再,甚至有传言“将被收购改行”。

  几度沉浮,几多求索,大观园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打破单一百货经营格局,恢复中华老字号和历史文化风貌,构建传统大观、特色大观、人文大观。按照这一规划设想,占地面积20余亩的北区改造工程随即展开:总投资1300万元,改造门头房30余家,新建面积近3万平方米,翻建危房6000余平方米,外观和室内装修装饰工程同时进行。

  大观园的改造提升得到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贸易服务局从贸易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拨付370万元扶持北区改造项目,去年以来在大观园举办了两届济南新春文化艺术博览会、两届济南市名优(风味)小吃展销活动,特别是符合大众消费特点的风味小吃展销,突出休闲和地方餐饮特色,平均拉动客流量上涨110%,零售额上涨30%以上;“鲁菜文化靓泉城、啤酒歌舞大观园”鲁菜系列展演活动暨第二届大观园啤酒文化节等主题活动。

  更多内容见九版

  今年“五一”期间,大观园日均客流量达3万多人次。大观园的新变化、新形象得到社会各界和市民的好评及外地游客的认可。今年上半年,整个商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以上,拉动北区店铺出租收入比改造前翻了一番,新安置就业近500人。

  光大传统彰显文化内涵

  文化,是大观园的魂。

  为了打造“人文大观”,市贸服局以国家商务部“振兴老字号工程”为契机,以挖掘大观园传统文化内涵为重点,帮助大观园申报“中华老字号”。按照申报范围和条件,协助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和申报材料,把大观园作为首批重点老字号企业申报,目前资料已上报国家商务部。市有关部门对大观园附属的“晨光茶社”、“老马家馆”、“大观扁食楼”、“天丰园狗不理包子铺”、“赵家干饭铺”等采取保护性措施,督促其进行商标保护,进一步挖掘整理资料,拟在下一批同时申报认定“中华老字号”。

  大观园在建立“晨光茶社”、“老马家馆”等餐饮项目中,积极宣传贯彻国家标准,走现代餐饮发展之路,高起点、高标准,打好菜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基础,提高市场竞争力;引进“燕喜堂”等鲁菜代表企业和名优(风味)小吃品种,打造特色餐饮品牌,力求将大观园打造成为我市最活跃、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商业街(区)之一。前不久成立的“晨光相声俱乐部”,更为大观园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城中建“园”打造崭新城市名片

  市政府7月20日召开的名城保护工程专题调度会议,将大观园列入济南市名城保护重点工程,为大观园改造提升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鲍志强充分肯定了大观园前期改造提升工作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保护和发展文化历史名胜街(区),是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恢复好、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观园改造,不是“商场”改造,而是“园”的提升,要在城中建“园”。按照这一思路,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这一项目的规划范围、实施和管理主体、工程进度要求及相关扶持政策。规划范围为东起纬二路西侧,西至纬三路东侧,北起经四路南侧,南至经五路北侧,小纬二路为步行街。项目实施主体为市中区政府,成立大观园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具体抓好项目的规划、建设及分步实施工作。工程分两期实施,第一期是小纬二路两侧向东,力争明年底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市财政资金将对园内核心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把大观园真正打造成为一张特色鲜明的崭新城市名片。

  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情势下,大观园的浴火重生和人文回归,值得期待。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