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商标 纳溪农民舍得花钱

〖2006-8-6 18:57: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尔尔
 


    在经营农产品中发现,有了品牌好赚钱,于是——

  廖荣华市场逼着创品牌打古是山区镇。山高而大。山民利用当地丰美的水草喂养的大白鹅,羽毛雪白,肉质肥嫩,在当地市场颇受欢迎。见鹅来钱,大家便争着喂。鹅的数量迅速激增,价格从3元一斤,跌至1元一斤还卖不出去。为了不让群众受损失,镇上干部都去帮农民跑销售。由于不是品牌,推销十分困难。镇干部肖洪费尽周折,在重庆找到一家食品加工厂,对方对货很满意,同意批量收购。价格谈妥了,签协议时,听说没有商标,对方便不愿签字。说没有商标,检疫麻烦,不敢要。

  “那段时间,好多人把鹅背到政府哭啊,许多人还把鹅杀了。”打古镇牛角村种鹅大户屈树江谈起当时的情景还心有余悸。“那年,我起码损失了两万多。”养鹅户受了损失,他的种蛋只好当食用蛋买。

  这次教训,使打古鹅农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从那年起,鹅业公司就开始申请注册商标。2004年底,“普照山大白鹅”商标注册成功。凭此商标,打古鹅很快打开了市场。成为成都、昆明、重庆等地市场上的抢手货。商贩纷纷上门求购。重庆那家加工厂,也主动与打古鹅业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定期上门收购。价格从2.7元一斤,增加到5.6元一斤。如今,农民几乎家家养鹅。

  钱不能让人白赚护国镇老人吴敬之,在镇上开了一个小店,专销“伏金名茶”。“伏金名茶”这个商标,老人跑了3年才注册下来。

  “注册商标,完全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吴敬之说,他的家是茶区。家家户户种茶。他曾到省茶叶研究所学过制茶,技术在当地首屈一指。他制的茶品质好,就是价格上不去。前些年,来了一个浙江商贩,以150元一斤的价格,专收他的特级茶。吴敬之当时很高兴,以为找到一个好买主。但不久,他就发现吃亏了。

  1998年,吴敬之有个亲戚,从杭州花1500元,买了一盒茶送给吴敬之品尝。吴敬之打开一看,内包装居然和自己的一模一样。泡茶一喝,就是自家的茶嘛。“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因为没有牌子,钱就被人家赚了。”从那以后,他就开始申请注册商标。2004年,“伏金名茶”终于注册成功。

  争创名牌成共识在纳溪,农民发展某种产品,首先想的,不是马上赚钱,而是如何将其做成名优产品。为了创名牌,不惜血本。

  天仙广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2004年成立的养猪场。企业目前尚在起步阶段,但已准备申请注册商标了。公司负责人罗伟强说,他已投入了200多万。还要继续投入,按无公害标准养猪。

  瀚源有机茶是纳溪近年创立的一个知名品牌。曾获国家有机茶认证,茶博会金奖。目前已打入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市场。白节镇党委书记邹勇介绍,这个品牌的创立过程十分艰难。因为有机茶对环境要求很高。仅选址,就选了几个月,几乎跑遍了纳溪的山山水水,最后才定在三华山。很多业主都想来三华山投资办厂。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村里谢绝了好几家投资商。“为了这个牌子,三华人的代价不小!”邹勇感叹说。

  纳溪区农工办主任龙正彬告诉笔者,近几年,纳溪农民注册商标的热情很高。全区现有“风羽”茶、“翰源”茶、“蜀府”大米、“天仙洞”枇杷、“旺竹”竹笋等44个品牌,其中,省以上知名品牌就有13个。初步实现了镇镇有品牌。有的镇甚至有五六个品牌。有了品牌,农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许多农户因此致富,2005年,全区人平增收355元,其中,68%是提高附加值获得的。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