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老字号期待红火登场

〖2006-7-26 22:08: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尔尔
 


    老字号的“蹒跚步履” 

  “我们老字号从来没有从地方政府那里获得政策上的优惠,而且还被挤得无处安身。”在谈及地方政府部门对“老字号”的保护时,总店位于福州鼓楼区的一家具有百余年历史的老字号负责人这样对记者抱怨着。 

  从这家老字号负责人的口中记者得知,该老字号与福州台江区政府签署合同,承包了闽江公园望龙台地段的一间店面,按照合同上的说明,一切环保、卫生都由台江区政府负责,租期截止到2009年。然而,意想不到的是,5月底,一批相关的区政府工作人员以该店环保设施不过关,会对闽江水质造成污染为由,强行搬走了店内相关的餐饮设备,导致该店面关门停业,店中30多个再就业的下岗工人面临再次下岗。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却迟迟未开具整改通知书。“这里的原因谁也说不清楚。”这家老字号的负责人显得有些愤慨,“相关部门不给整改意见,我就只好一直把它关到2009年合同期满为止了。”显然,他现在没有精力去折腾这事情:“关着就让它关着吧,也只能这样了。” 

  不久前,新成立的福建省老字号协会将与福州晋安区有关部门一 

  起在福新中路打造“老字号一条街”,而福建省商业联合会也一直在和台江区政府商榷,希望在南钻街打造福州的老字号一条街。对此,本报曾以“福州将出现两条‘老字号一条街’?”为题作了相关的报道。 

  “现在福州市有两家机构都在参与老字号的保护工作。”福州一家知名老字号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如果不参加,就怕很多机会从身边溜走,参加了又怕到头来是一种炒作,这搞得我们无所适从。”对此,他显得十分无奈。 

  优化“老字号”发展的外部环境 

  福建省商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当前福建省“老字号”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及地方政府未出台保护“老字号”企业的政策有很大关系。 

  不过令人可喜的是,去年,福建省出台了《关于保护发展福建省“老字号”的若干意见》,在资金、用地、商标注册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促进福建省老字号发展的政策措施。 

  而且,从今年起,商务部将在全国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原经有关部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都要重新参加认定,而福建省各地经贸部门本次共推荐了45家单位进行申报。6月28日,福建省经贸委公布了拟向商务部推荐申报“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名单,并进行了公示。据悉,此次福建省向商务部申报的名单中有13家单位,包括回春药店、民天酱油、聚春园、同利肉燕、老天华乐器等8家福州“老字号”品牌榜上有名。 

  把“老字号”当做品牌来经营 

  毋庸置疑,在政府部门逐渐加大保护老字号力度的同时,老字号也要通过自身的革新而得到发展。但是,福建省老字号企业大多面临着网点流失严重的困境,许多老字号由于拆迁从黄金地段迁出或无力重建,就如郑兴利剪刀自茶亭街拆迁后,由于资金方面的问题,至今还未找到适合的经营场所。还有一些老字号产权归属不明问题突出,比如一家商号同时被国有企业、掌门人、家人拥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多数老字号经营难成规模,市场竞争力渐失;不少老字号在改建时忽视了传统和地方色彩的保留,传统工艺失传。 

  而且,当前的老字号大多是从原先“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中发展而来,工艺是老字号手中最重要的砝码,他们讲究的是“精干”。因此,在市场竞争中,走品牌之路是大多老字号在规模经营之外的第一选择。在采访过程中,不少老字号也都一致认为“做好品牌经营”是“老字号”立足、发展和传承的根本。 

  福州品日有肉松老铺的掌门人郑礼水认为,一方面,政府要理解、扶持老字号,搭台让老字号唱戏,以弘扬品牌,传承老字号的手艺。另一方面,老字号也要走自强、自立之路,通过各个老字号企业的相互交流,深入挖掘老字号的商业文化内容。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