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商标——创业者品牌意识的觉醒

〖2006-7-18 18:02: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鸟
 


    宜都市工商局三楼会议室,商标品牌展示暨交易会会场,组织者正在展示闲置的商标。 

    刘永喜盯住带有“清江”二字的商标不放,他去年在清江边投资兴建海滩浴场后,一直缺一个响亮的商标,今天特地来“寻宝”。 

    会场上最活跃的要数钟世英,一个乡村妇女。她组织人手绣出的精美鞋垫,在一些旅游景点最高能卖出100元一双的价钱。几经商量,她相中了“清江桥”商标,与持有人签下意向,“会后再去谈价钱”,钟世英诡秘地笑着说。 

    宜都市已拥有注册商标142件,还有24件正向国家商标局申请,经清理发现54件商标闲置,已盘活16件,其他的正在想办法寻找新买主。 

    此次商标抢救活动源于一份协查通报。去年,宜都工商局接到邻县工商部门发来的协查通报,请他们帮助查找川东牌磷肥的主人,因为邻县有人盗用川东品牌生产假磷肥。经查,发现该商标属原市磷肥厂,但该厂早年已被并购,不再生产磷肥。 

    在宜都,和川东磷肥命运相似的商标还有不少。天牛牌铁锅、金棱牌毛巾、长征牌雨伞等一批品牌都曾在老百姓心中扎下根。如今拥有这些品牌的企业都已改制或转产,使得这些商标长期闲置,有的因未续注过期。 

    品牌是资产,闲置就是浪费。一场抢救商标的战斗迅速打响。 

    经工商部门牵线,川东牌磷肥商标转让给一家民营企业,双方得利。 

    宜都“宜牌”红茶享誉海内外。2001年,宜红茶业公司改制时忽略了品牌,宜牌商标过期未续注。几经努力,公司才于2004年重新申请到宜牌商标。去年创汇130万美元,在此之前不足100万人民币。 

    宜都王家畈农民陈世贵,创办天城野菜食品厂后,经营状况一直不太好。工商部门帮助他申请“土老憨”商标后,经营状况大为改观。“土老憨”野菜走进了香港、北京、上海、武汉的超市。 

    品牌带来的效益是实在的,品牌意识觉醒后的宜都人开始行动。 

    [新闻解读] 

    谁来拯救无形资产 

    采访中我们听到一个故事。某国有酒厂转制后,准备把曾经很有名气的酒商标几百元钱卖掉,两个私营酒厂老板闻讯后前来争抢,还有一大型酒厂也参与进来,价格急剧抬升至数万元,商标持有人喜出望外,决定暂时不卖,等着行情上涨。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不少。 

    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一大批国有企业转为民营,在转制过程中,人们很容易盯住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忽略商标等无形资产的价值。 

    一个叫得响的商标,一个有口皆碑的品牌,其形成非一日之功,有的甚至是几十年,上百年市场磨砺的结晶。忽略品牌就是放弃财富。 

    谁来拯救这些无形资产?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一些老商标老品牌,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理应属于国有资产的一部分,不应闲置浪费。宜都工商部门从一份协查通报里发现问题,迅速清理抢救商标品牌,尽到了一个行业主管的守土之责。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才使得宜都一批企业商标意识觉醒,也使得新兴创业者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虽然不是注册几个商标,打造几个品牌的事,但若没有自己的品牌,经济的振兴必定是一句空话。 

    此外,对于企业品牌战略而言,注册商标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品牌的推广、维护、提升是一项长远的工程。
                                                                                  (记者杨发维 曲河 通讯员王朋 周金林)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