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注合法不合理?商标抢注为地产商上堂品牌课

〖2006-6-27 0:43: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尔尔
 


    卖楼时一掷千金打品牌楼卖完忽视注册缺保护 

    商标抢注为地产商上堂品牌课 

    专家认为防抢注最好办法是在楼盘命名前进行注册 


  深圳十多个知名楼盘被人批量抢先申请注册商标事件,日前在深圳地产界引起震撼。 

  记者与多家当事楼盘的开发商联系,总的感觉是,开发商事先对此事毫无察觉,知悉实情后,感到意外和惊讶,如何应对尚无计划和良策。 

  一家地产开发商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过去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发生,根本没有在这方面作过法律上的预防。事件的发生,对我们确实敲响了警钟。”市商标协会有关专家则建议开发商向商标局提供企业自身商标使用在先的证据,依法夺回商标。 

    抢注合法不合理? 

  据深圳市商标协会统计显示,我市目前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546家,然而只有17%的地产企业拥有自己的商标,即便如此,这17%的企业大部分商标保护的范围都还不够完善。 

  抢注者许先生抢在楼盘开发人之前,将楼盘名称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商标,在深圳地产界、法律人士和业主中,引发了“抢注合法不合理”的争议。 

  诺德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认为,抢注楼盘商标是在钻法律的空子,就像人家养大了孩子,他轻松地一把就抱走了。她知道,深圳有银行分行被抢注域名、有医院名称被人抢注商标,结果要么得花钱买回来,要么就失去了网上的域名。不过,仍然觉得这种做法是不妥的。 

  翠海花园(查看地图)的一位女业主听到楼盘名称被抢注的消息后,感到不安。她说,如果抢注给我们业主造成损失由谁负责,业主们希望开发商事先能保护好楼盘的名称,以免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许先生告诉记者,他在申请注册,一一检索那些名称是否已经被人注册,确认无人注册后才通过商标事务所提出申请。而且,注册的目的是用于自己和朋友开发项目,因此没有什么不妥。 

  一位律师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后说,在道义上,抢注人半道出手,原先的开发人当然会感到不愉快。再说,抢注人极大部分是以赢利为目的,是否恶意也不好说。但是,一些开发商房子卖出后,不准备再使用那些楼盘名字搞开发,抢注对他们不会造成什么损失。抢注事件的发生,会提醒地产开发商增强商标保护意识,更积极地采取法律保护措施,以免大意失荆州。 

    不必担心楼盘改名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遭抢注商标楼盘的业主十分关心事件对自身的影响。最普遍的问题是,一旦抢注成功,小区是不是得改名换姓? 

  深圳市商标协会的专家表示,根据商标法的规定,权利人可以阻止别人使用其注册的商标名称,但受影响最大的应当是开发商。 

  记者随后又采访了深圳大学研究商标法的知名教授、从事地产开发服务的律师及知识产权庭的法官,他们较一致的看法是,当商标权利人试图阻止小区业主使用其抢注的名称时,会遇到该名称是属于地名还是商标名的争议,还会遇到被业主以恶意抢注为由申请撤销其商标的危险。因此,楼盘名称被抢注不会影响业主的居住权,一般也不会出现小区被迫改名的情况。实践也显示,中国目前未发生抢注人要求被抢注楼盘改名的事情。 

    不注册商标损失大 

  近年来,抢注商标的事件时有发生。最新的有名例子是,深圳市博朗文科技有限有公司在香港抢注国内187个知名商标的事件。不过,抢注知名楼盘的事儿在深圳还真不多见。知名楼盘名称被人批量抢注,这在深圳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事件。 

  业界专家表示,长期以来,在国内相当多地产商的意识中,房地产品牌的打造就等于在媒体上作广告。品牌就等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服务口号,品牌就等于知名度,认为通过一掷千金的包装和宣传造势就完成了品牌的塑造过程。地产商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很有可能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这在一定程度上等于自己的钱存入银行而由他人来取! 

  专家分析,依托地产品牌,通过房地产商标注册从而打造品牌、抢占市场,将成为未来房地产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地产企业开发的楼盘项目包括了公司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一个成功的楼盘就是一种企业形象,就是一个品牌。房地产品牌的打造只有首先通过商标注册保护,将概念中的无形“品牌”转化为有形的商标,才能保证企业无形资产不被侵犯。这样,即使楼盘名称和创意被抄袭,也能在将来的纠纷中占据主动。 

    在楼盘命名前注册 

  对于近年来商标频频遭抢注的地产企业来说,如何防止被抢注?如何面对商标被抢注的事件呢?市商标协会有关专家提供两点应对建议: 

  首先是主动出击。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首先应将自身的企业名称(包括中文、英文和图形)作为主商标在以上类别申请保护。同时,对于即将开发的楼盘名称,在公开宣传之前,先期在以上类别进行商标注册。在楼盘命名之前,可以先通过商标查询,看之前是否有相冲突的商标权,如果有,则设计新的名称;如果没有,则立即进行注册。 

  其次是亡羊补牢。对于地产企业名称或楼盘名称被抢注的企业来说,遇到商标被抢注,要积极应对。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在“异议公告期”内提出商标异议,向商标局提供企业自身商标使用在先的证据。如果同时能够证明抢注者在注册时具有“主观恶意”,那么在法律上还是存在异议成功的可能,从而夺回自己悉心抚育的“孩子”。 


    相关报道 


    境外企业楼盘注册 
    抢在上市销售之前 

  对于深圳楼盘商标被抢注事件,业界专家表示,地产企业在商标保护方面应借鉴境外房地产公司经验。一般境外房地产公司或企业的名称、图形等设计出来后,立刻将其注册,房地产楼盘在前期策划时就申请商标注册,等到楼盘完工、上市销售时,该楼盘名称的商标注册证也基本下发了。 

  据悉,和记黄埔企业在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时候,均将自己的商标进行了45个类别的全类注册保护,同时还将企业开发的项目名称在地产相关类别进行注册。和记黄埔企业除了在各个类别注册“和记黄埔”、“和记”、“和黄”等商标外,还在房地产行业相关类别注册了“比华利豪园”、“黄埔雅苑(查看地图)”等楼盘名称。 

    万科获得地产行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  

  今年上半年,万科成功申请认定了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我国地产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据悉,深圳万科共申请商标380多个,除了将“万科”、“VANKE”以及“图形”进行了全部45个类别的商标全类注册保护之外,还将企业所开发的楼盘名称在《国际商品和服务分类表》的36、37、42、06、19、20等房地产相关类别进行了商标注册保护。 

    涉及房地产行业商标注册有六类 

  商标注册申请共分45个类别,其中房地产行业所涉及的主要包括以下类别:36类(商品房销售;不动产代理;不动产管理;不动产出租等;)、37类(商品房建造;建筑;室内外装潢等)、42类(工程;建筑制图;建设项目的开发;室内装饰设计等);06类(普通金属;普通金属建筑材料;金属门、窗、地板;家具及门窗的金属附件等);19类(非金属建筑材料;木地板;水泥;地板砖;瓷砖;建筑玻璃;涂料等);20类(家具;桌、椅、床;家具、门窗附件等)。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