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为何“火”遍三镇

〖2006-4-6 10:33: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鸟
 


    进入江城两年来,福建沙县小吃在江城小吃市场站稳脚跟,目前,百余福建沙县人开的小吃门点已遍布武汉三镇。“沙县小吃”为何“火”遍三镇?有何经营诀窍?记者进行了探访

  品种多价格能接受

  据了解,沙县是中国著名的小吃之乡,小吃品种多达240个,较常见的有50余种。在武汉,沙县小吃以馄饨、蒸饺、拌面以及滋补药为主,价格一般在2-3元之间。汤的种类多,有清补排骨、天麻猪肚、党参鸽子、百合鹌鹑等,价格略贵,以5-6元居多。据商家介绍,部分原材料是业主从沙县本地带到武汉的。

  有统一的注册商标

  沙县小吃在武汉多开在高校附近或人多的街道。店面一般不大,门面名称虽有“福建沙县小吃”、“福建蒸饺王”、“沙县小吃”等,但每家店都有统一的沙县小吃注册商标(为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及一块“沙县小吃名优店”的铜牌。

  沙县政府大力支持

  与“湖南米粉不湖南”不同,沙县小吃的老板都是沙县当地人,这与沙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关。据了解,沙县成立了小吃业同业公会,为沙县小吃注册了国家商标。商家如要经营,必须通过同业公会的培训,并获得统一的挂牌。而且,同业公会还在一些城市设办事处,专门为沙县小吃在各地的发展服务,帮助商家解决门面拆迁等问题。据了解,沙县小吃在北京、上海都有上千家店面,国外也有十几家。沙县有1/5的人口在全国各地从事这一行业。

  统一商标避免跟风

  串串香、掉渣儿烧饼……江城曾刮过数次小吃风。但不少小吃火了之后,立即有商家跟风,进而造成市场竞争激烈、鱼目混珠,进而最终惨淡退场。沙县小吃进入江城两年,为何没有跟风开店的现象?据介绍,沙县小吃有国家的注册商标,商家不能随便经营,要经过同业公会的培训,还要交纳一定的费用才能获得经营许可权,除了沙县本地人外,只有少数外地亲戚会获准经营,自然也就不用担心造成跟风。

  各店主营不同品种

  除防止外来者跟风,品牌内部如何避免同质竞争,同业公会也有主动措施。记者在华师附近发现7家沙县小吃店,每家店的主营小吃品种都有所不同。一林姓店主说,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派了一名公务员驻扎武汉,对沙县小吃在该地的发展进行管理,对门点的选址、主营小吃等方面都会有协调安排,在同一商圈确定不同的主营品种。而且各家店老板之间都是老乡、亲戚的关系,大家关系和谐。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