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恢复百年老字号难度大

〖2006-3-18 0:10: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尔尔
 


    连日来,北京民众排长龙吃百年小吃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对于百年老字号的极大关注。同样对于长沙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正刮起一场重振百年老字号的“旋风"——长沙饮食集团将花3年时间将十大老字号重现长沙。但其操作的难度似乎超出设想。

    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沙饮食集团董事长刘国初曾表示,他们此举是为了抢救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特色餐饮老字号。 

  长沙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百年老店是长沙饮食文化的亮点。可是曾经的德园、洞庭春茶馆、马明德堂、半雅亭已是芳踪难寻,薄如绉纱、形如燕尾的“双燕楼"馄饨,晶莹透亮、油而不腻的“马明德堂"玻璃肘子,滋补醇香的“强民"狗肉,被誉为烧烤卤一绝的“徐长兴烧烤卤味"成了长沙人的“奢侈"回忆。

  “真是可惜,百年老店就只剩几家了,真的想吃碗桂香斋的馄饨。"一位90岁的老长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流露出深深的遗憾。

  据悉,目前长沙还在经营的百年老字号仅玉楼东、火宫殿、杨裕兴、甘长顺、和记5家,其他的都已成为历史的记忆。

  在中国社科院2005年3月17日发布《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中,长沙的文化竞争力在全国200多个城市中排名第38位,处于中上游地位。长沙提出做“历史文化名城",无疑这些老字号的恢复,将对城市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是否可行引来争议 

  对于长沙饮食集团“抢救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特色餐饮老字号"这一说法,各方反映不一。
 
  有部分人认为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文化氛围明知已经无法恢复的情况下,长饮集团还在刻意渲染有“赚吆喝"炒作之嫌。

  在星辰在线《你说话吧》栏目中,“新时代市民生活,还需要老字号吗?"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成了点击率最高的热门贴,网友形成明显的支持和反对两大阵营。

  “等我的小孩子要我带他出去吃东西或许我们的选择只有KFC或是M记了。"持支持态度的网友ring认为,百年老字号是湖湘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长沙城市的历史名片,不应该简单的遗弃,而应该理性的保护。

  反对者毛毛认为,时代在变,凡是不能适应时代的东西说明它已经丧失了生命力,而且目前长沙餐饮业竞争惨烈,再开无异于浪费资源。再者,恢复的只是形式,精髓已经无法重现。  

  “抢救保护比不抢救保护好。"吉首大学民俗学教授田茂军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田茂军教授认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也面临与时俱进的问题,老字号当初之所以逐步消失,除了经济、社会环境因素之外,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老字号没有融入新的元素,惨遭淘汰,如果一味的复古,那也就失去了重建的意义。而且企业恢复老字号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如何恢复又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操作难度不容忽视

  仅靠一家企业来推广保护百年老字号工程,肯定存在诸多困难,而且又是要作为一种文化来经营就更非易事。

  长沙餐饮业在中南地区都占有重要一席,麦当劳、必胜客、肯德基等“洋鬼子"“跑马圈地"已经接近白热化程度,本土餐饮稳坐半壁江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恢复老字号,扩大规模,使人多了几分担忧。

  在10家老字号中有两家茶馆,记者在《长沙晚报》上看到了对两家待恢复茶馆——德园和洞庭春的介绍。其中德园还提到要以“特色八大包+杯茶+小品包子”为特色,恢复长沙老茶馆文化。

  众所周知,茶馆文化的恢复难度是最大的,它讲究的是一种文化氛围。如传统茶馆文化由几个重要部分构成:茶客、唱曲艺人、伙计吆喝、茶具等,而由此形成的文化内涵却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恢复的。

  长沙不具备发展茶馆文化的土壤。田教授认为,长沙茶馆文化重建困难有几大原因:首先,由于长沙商业化程度较高,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缺乏坐下来喝茶的时间。其次,咖啡店、休闲娱乐场所等“洋文化"的冲击,使人们不同程度的“西化",对茶馆有多大兴趣,还是一个未知数。再者,与四川成都相比,长沙缺乏成熟的茶客这一主体。 
   
  与此同时,老字号商标和无形资产开发也存在难题。据媒体报道,10个老字号中的“德园"已遭抢注,商家只好以“百年德园"来注册商标。这还只是其一,更令人头痛的是商标无形资产的开发时间问题。

  “老字号的无形价值也是有时间限制的。"田茂军教授认为,老字号之所以引起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在熟悉老字号历史文化内涵的特定人群,如果中断时间过长,这些特定人群将逐步消失,老字号将失去一个重要的传播载体,那么它的无形价值将会严重“缩水"。

  一边是要抢时间开发,一边是“拦路虎"挡道,老字号恢复之路注定会走得很艰难。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