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王乐义的名字注册的“乐义”商标,专家们估算品牌价值已经过亿。王乐义明确表态:“这个牌子不是我个人的,理应全部回报乡里乡亲!”
“大家好!我叫王乐义……”一口浓重的寿光话,一张黝黑的脸庞,65岁的“菜王”把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现场每一位听众都为之深深感动。
“水有源,树有根,知党情就得报党恩!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群众需要我的时候,就要勇敢地站出来!”1978年5月,王乐义动了直肠癌切除手术,身上每天要挂着个粪袋子,但他毅然拖着虚弱的身子,把村支部书记这副重担挑了起来,而那时村集体的状况是一穷二白。
“当书记是农民,不当书记也是农民,我来学技术,不为别的,是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听到王乐义当年带病三下关东学大棚技术,从连吃闭门羹到感动对方时,台下许多听众已热泪盈眶。
“为了让乡亲们早日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必须带这个头、冒这个险!”1989年6月,王乐义在村里带头建大棚,他发明的冬暖式大棚蔬菜技术开始付诸实施。当年8月13日,17个大棚破土动工。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一下子建起181亩大棚,一年后村里的存款达到了128万元。去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4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580元!
“冬暖式大棚蔬菜技术终于成功了!”十几年过去了,王乐义讲到这里,脸上仍然掩饰不住激动的神情,台下也响起如潮的掌声。
“一村富了不算富,农民兄弟都富了才算富。”1990年,当时的寿光县成立冬暖式大棚推广领导小组,王乐义在技术上负总责,一年间全县建起了5130个大棚,而且全部成功。
“我们日子好了不能忘了老区人民,人才、技术要啥有啥,我们全力支持!”近年来,王乐义在各地传授大棚技术,走遍了陕西、河南和新疆等地,常因为劳累过度而晕倒。
“分红的钱我一分不拿,全是乡亲们的!”目前,以他的名字注册的“乐义”商标,专家们估算品牌价值已经过亿,但王乐义明确表态:“这个牌子不是我个人的,理应全部回报乡里乡亲!”(记者 尹玉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