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新行当:每月花5元注册域名能卖百万?

〖2006-2-22 10:43: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鸟
 


  “我已经决定不再为找份工作而抱着一大叠简历到处乱跑,毕业后我将专职‘卖玉米’”。连续几日在广州找工碰壁的湖南某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小曹昨日(21日)对记者这样表示。据了解,由于“域名”与“玉米”谐音,因此IT业内把注册互联网域名趣称为“煮玉米”,把出售域名戏称为“卖玉米”,而把那些专门从事域名投资的人称为“米农”。 

  针对大学生就业出现专职做“米农”的新现象,有关专家表示,大学生就业的多元化对缓解就业压力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提醒大学生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长远规划。 

  成本:“煮个玉米”每月只要5元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种“煮玉米、卖玉米”的新型“米农”职业非常陌生。据业内人士张先生介绍,这种职业的兴起,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据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不少人意识到网站的域名就犹如每个家庭都拥有的门牌号一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一些人每天挂在网上,专门搜寻还没有被注册的好域名,一旦发现了目标,就赶紧在网上实时抢注。”张先生介绍说。据了解,目前以cn结尾的域名终端价格已经降到了最低每月注册费不到5元,也就是说,“一个‘米农’每月只要5元就可以‘煮一个玉米’”。据悉,就是因为这种投资的成本很低,因而“煮玉米”这种投资模式令许多人尤其是大学生乐于专职做“米农”。 

  现状:不少大学生青睐“卖玉米” 

  据小曹介绍,他现在已尝到了做“米农”的乐趣。据了解,他和同学在读书期间就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一些企业进行了合作,除了通过“卖玉米”赚了学费外,还兼做这些企业的网站维护人员,每月有一定的固定收入。 

  “做‘米农’不仅让我大学几年能安心读书,不用为学费发愁,而最关键的是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运用在实践上,这种经验不是用钱能衡量的。”小曹说。 

  据小曹介绍,他的同学有不少都在做“米农”,有的是为了好玩,有的是为了有朝一日希望幸运之神能光顾自己。“我是算幸运的了,并不是每个做‘米农’的人都能赚到钱,”小曹这样表示。据了解,除了大学生外,还有一些具有高学历的白领也会在闲时兼职做“米农”。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域名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在注册了一个好的域名后,“米农”会拿着他的这个“玉米”到一些“玉米”交易中介网站上去卖,一旦成功,“米农”则会交一定的费用给这些“玉米”交易网站。记者昨日在国内的某个域名交易中介网站上看到,有些网站上出售的很多域名要价都在几万元以上,而且多来自相同的卖家。“甚至现在还出现了有人把域名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的现象。”小曹这样告诉记者。 

  收益:一个“玉米”能卖百万美元 

  据悉,由于域名注册遵循“先注先得”的唯一性,因此一个好的域名往往蕴涵着巨大的商业利润。据悉,it.com.cn和114.com.cn这两个域名曾经以几十万元的金额成交。2005年Google以百万美元的天价买回Google.com.cn和Google.cn域名。这些消息刺激更多的人纷纷投身到“米农”一族。我国著名跳水运动员田亮的中文域名www.tianliang.com在几年前也曾经被炒得轰轰烈烈。据了解,在某网站拍卖过程中,有人开出了千万元的高价来购买“田亮”这个域名,虽后经查实此高价为恶意叫价。但据了解,最后买家也用了大约1万元买走这个域名。 

  在1999年前后,国外曾有两笔域名交易金额异常巨大,一个是以750万美元成交转让的business.com和以300万美元成交的loans.com。据介绍,一个域名体系下的优秀域名大概有400万个左右,而CN域名目前的注册量为50万,因此在域名领域还有许多好域名等待注册。域名投资一年不过百元,但往往可以产生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收益。这是刺激大学生投身做“米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下月中旬域名新规发布 

  据了解,新修订的《域名争议解决办法》日前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上正式发布,并于今年3月17日起施行。记者发现,新《办法》强调了“先注先得”的国际通行注册制度,有法律界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制度体现了保护广大域名注册者权益的大原则,也符合目前我国CN域名稳定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CN域名公平公正的注册原则。同时,对于域名持有人的权益,新《办法》明确规定,“虽未获得商品商标或有关服务商标,但所持有的域名已经获得一定的知名度”的,该域名属于持有人所有。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新修订的《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可以看出,注册人权益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按照新办法,CN域名注册和使用环境将更加安全、更有保障。 

  做“米农”也要规避风险 

  虽然新修订的《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对域名注册人的合法权益给予保护,但同时也对“恶意注册”首次进行了明确界定,而由于抢注域名引发的纠纷近年来也时有发生。据悉,经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公开裁决的各类域名争议案件逐年增加,包括三星、米其林、宝洁、迪斯尼、GOOGLE中国银行等在内的世界品牌和单位都遭到了域名抢注。广东某律师事务所的江律师表示,目前许多国内中小企业都选择赎买的方式来解决域名纠纷。但大学生由于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社会经验和风险意识都不丰富,稍有不慎就可能惹上官司,因此大学生毕业后专职做“米农”要注意风险。据悉,一旦裁定“米农”是“恶意抢注”,仲裁机构则会毫不犹豫地把域名判给相关企业,到时候,“米农”可能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米农”也要做职业规划 

  中大哲学系徐文俊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职业都是从无到有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新的职业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这种职业是从事合法的事情,都应该值得肯定。同时,徐教授认为,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当代大学生能打破传统的就业框框,选择一种新型的职业,这种勇气非常可贵,同时这种就业的多元化对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徐教授也担心,由于这种“煮玉米、卖玉米”的“米农”职业是一种新兴职业,还有待规范,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他提醒正在找工的大学毕业生应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系统而又长远的规划,“作为国家培养的社会建设者,大学生要仔细考虑好自己的职业选择,不能因为目前这个职业利益可观而放弃自己全部的职业规划。”(记者 段郴群)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