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农产品“商标战略”让农民增收

〖2006-2-17 8:51: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鸟
 


   给浅水藕贴上商标,徐州铜山县黄集镇的藕农每年增收300多万元;给葡萄贴上商标,睢宁县高作镇的果农一年多赚500万元;把多种蔬菜混合装箱,再贴上商标,铜山县棠张镇的菜农每年创收5000万元……2月14日,记者在徐州工商部门采访时看到,徐州实施的“农副产品商标战略”正在给当地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用品牌让农民多赚钱。徐州睢宁县高作镇的现代农业开发中心2001年引进了美国红提和无核葡萄,尽管质量优良,但在市场上的“默默无闻”使得睢宁葡萄“质优价不优”。睢宁工商部门得知情况后立即帮助其申请注册了“利生”商标,去年夏季,睢宁“利生”牌美国红提和无核葡萄不仅畅销,而且每公斤价格上涨2元。两种葡萄的种植面积超过了一千亩,年产250万公斤,如此计算,“利生”品牌让果农一年多赚500万元。 

  铜山县棠张镇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之乡”,由于在蔬菜销售中一直采用传统办法,菜农们的经济效益时好时坏。镇里帮助菜农们注册了“棠溪”商标,并将多种蔬菜组装成箱,结果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并带动了周围几个镇蔬菜基地的扩大。据当地部门的保守估计,“棠溪”的品牌效应每年将给菜农带来超过5000万元的收入。 

  用商标保住到手的钱。地处骆马湖沿岸的新沂市新店镇,其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新沂工商部门的建议下注册了“骆马湖”商标,使用范围包括非活类鱼、虾、蛋等产品。随着“骆马湖”系列产品的畅销,同样靠近骆马湖湖区的宿迁市某企业看中了“骆马湖”商标,并开出80万元的收购价。新店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向新沂工商局进行咨询后,果断拒绝了宿迁企业的高价收购,保住了当地养殖户和加工企业的利益。 

  丰县“大沙河”商标是我省的著名商标,但国家商标局核准时只限于鲜水果使用。怎样才能利用这一著名商标更好地带动丰县农副产品的发展?丰县工商局为此成立了“商标战略发展协会”,将“大沙河”商标转入协会名下,并出资在100多种商品上注册了“大沙河”商标。随后,丰县工商局制定商标使用规则,只要质量符合要求的产品,都可以领取“大沙河”商标的使用证。同时,该局还创建了“大沙河”牌农副产品营销连锁店,统一店面形象、统一产品包装和配送,使“大沙河”品牌带动了100多种农副产品的销售。(作者 单亮)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