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产权需要抓紧补课
〖2006-1-25 9:55: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鸟
国家工商总局负责人最近在一次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会议上谈到工商部门利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促进了农民增收。山东章丘大葱是全国第一个注册商标的农产品,近年来该商标作为一项知识产权,不仅内在价值有所提升,而且使当地农民生产收益成倍提高。这个事例对与会者颇有启发。
知识产权包含的内容甚多,如商标、版权、专利、地理标志、生物新品种、商业秘密、传统知识、遗传资源、民间艺术等等,其中有些是许多人还不甚了解的。更需要人们了解的是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它不但能够有效促进社会、企业和个人财富的创造与积累,还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竞争态势已越来越明显。许多跨国公司逐渐由价格竞争、质量竞争转向知识产权竞争,纷纷在我国市场实施专利战略、商标战略,以及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的方式来实现其以标准制胜的战略。这些战略主要表现在,一是凭借专利、商标收取高额费用;二是以技术标准摆脱竞争对手,试图垄断市场;三是通过打知识产权官司获利,并使得侵权企业陷入窘境。据各地法院反映,从打火机到剃须刀,从彩电到DVD,从手机到数码相机,从摩托车到汽车,涉外知识产权案近年来大幅增加。
近些年来,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优势谋求市场竞争优势绝非偶然。先从国外企业看,它们曾在许多行业拥有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现已逐渐丧失,而且早有所料。因此,这些企业一直非常重视培育和提升知识产权优势。如今,它们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新优势不仅明显增强,还成为其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制胜法宝。
再从国内企业看,我们一些企业总是热衷于上项目、扩规模、铺摊子,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与保护却不够重视。据统计,目前我国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一些科研人员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是只注重公开发表而忽略申请专利。统计表明,在纳米研究领域,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文章数量与法国大体相当,在全球该类文章总量中同样占6%左右,但我们申请的专利却不到世界总量的0.5%,法国人的这个数字则高达9.1%。
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抑或不予重视,必然处于非常被动甚至受排斥、吃大亏的尴尬境地。尤其令人痛心的是DVD,我们许多企业每台生产利润仅3至5美元,有的才一两个美元,可是要交的专利费却多达21美元。最近,连彩电等生产行业也出现了国外企业向我们滥收专利费以至漫天要价的现象。实际上,它们的专利究竟有哪些内容、是否已经过期?我们很多相关企业并不太清楚,就稀里糊涂地向人家奉上了“真金白银”。在一些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中,我们一些企业赔了钱不说,生产经营与发展还受到严重影响。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已位居世界第三,但成为贸易大国并不等于成为贸易强国。为什么?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生产和出口的产品大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占了很大比例。结果往往是,国外企业凭借核心技术和知名商标获取了丰厚利润,我们只能赚点儿“辛苦钱”。
为了加强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先后建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和部委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开展了一些专项行动。前不久,还举办了省部级领导保护知识产权专题研讨班。这都是很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各地区各部门和各行各业都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加快形成全社会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广大企业,需要抓紧补上这重要的一课,以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更好地适应新的市场竞争,在维护好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