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一经营者抢注“提拉米苏”
〖2006-1-12 8:52: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鸟
最近,福州“提拉米苏”大洋百货店的经营者陈先生正忙着“提拉米苏”商标注册的事,这爆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事实:曾经在福州红火一时的西餐品牌“提拉米苏”原先并未注册成功。
2005年上半年,榕城有7家“提拉米苏”西餐店,而现在,只剩下2家。这么短的时间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变迁?如果陈先生的注册获批,另外一家“提拉米苏”(水调歌头店,据称当初已付了不菲的加盟费)是否又要改头换面呢?为探个究竟,昨日(11日),记者走访了多家“提拉米苏”的旧址。
变迁
半年内开7家店 如今仅剩2家
2004年底,“提拉米苏”第一家店面——冶山店开张,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就有7家店相继开业。
2005年5月份之后,一些店面惨淡经营,陆续倒闭。省体店、西湖店、六一环岛店已经关门,白马路店、冶山店已换招牌经营。现在福州市场上还以“提拉米苏”品牌经营的西餐店只剩下2家,分别是大洋店和水调歌头店。
“2005年下半年之后,这家店的情况就每况愈下。”接手冶山店的林先生说,接手不到两个月就支撑不下去了,只好改换品牌(现改名为欧曼咖啡),继续经营。
他说,就算当时提拉米苏经营得好,接手后最多也只能多撑几个月,因为提拉米苏这一品牌的运营商——福州僖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林先生说,该品牌半年内在福州大肆扩张,这本身就是非理性行为。据了解,福州当时已有200多家类似的西餐店,像“上岛”、“两岸”等。这些店几乎已覆盖了榕城人气旺盛的所有地段,“提拉米苏”要继续开店,只有选择人流量不是很大的地方,不然就必须和“上岛”、“两岸”等咖啡店扎堆,所面临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为了避免和别的西餐店正面交锋,“提拉米苏”的第一家店选在了冶山路,之后,省体店、白马路店等相继开业。后来连西湖公园旁边也开了一家,这家店经营不到5个月就关门了。
揭秘
僖客开店只为圈钱?
某西餐业内人士认为,一个加盟店的开张必须经过严格审核,看周边是否有足够市场容量。“提拉米苏”近乎疯狂地开店,选址也没有经过长时间市场调查,只要加盟商出钱,店面瞬间就可以开张。
分析起“提拉米苏”运营商——福州僖客餐饮公司的举动,以缺乏理性的市场考察能否解释?答案是否定的。
原“提拉米苏”冶山店林先生告诉记者,僖客公司在福州一共才呆了七八个月。公司刚到福州,就大张旗鼓地寻找加盟商开店。据了解,当时开一家分店的价格在20万左右。加盟者只要把钱交给僖客公司,其他的管理都不用管,只等着分红。
7家店短时间内开张,经营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到了结账分红的时候,僖客公司发现,如果按照原先合同的分红比例,僖客肯定要亏本,而且,僖客还欠着供货商的大笔资金。
收了加盟商的钱,“僖客”却不能兑现给他们的回报,在2005年3月份的时候,“僖客”公司选择了“失踪”,以逃避债主。
2005年3月底,“僖客”公司在一夜间消失。各个加盟店的老板迫于无奈,只有自己接手店面。可是他们对西餐店的经营模式并不了解,部分店面支撑不下去,关门倒闭。冶山店原来的老板正是在这个时候将店面转给林先生,他自己则转行做起了电脑生意。
剩下苦苦经营的店面也因为没有统一管理,渐渐脱离关系。大洋店现在已经脱离了原有经营模式,由之前主营的咖啡、花茶变成以西餐、牛排为主。
对于商标注册一事,原先的一些加盟者似乎也不太关心。
回忆
僖客深夜逃遁
据现在大洋店的黄小姐介绍,“僖客”公司原来的办公地址是在杨桥路建兴大厦七层。
记者随即前往位于杨桥路的建兴大厦。在该大厦的七层,记者已经看不到僖客公司残留的痕迹。原来僖客公司的所在场地现在已被一家艺术培训学校租赁。
这里对门的一位先生谈起僖客有点气愤地说:“这是家骗子公司,他们在这呆了不足七八个月就走了。”
据这位先生回忆,去年3月底的一个深夜,他发现僖客公司雇人把冰箱、电视等贵重物品往楼下搬。当时也不知道这些人是在“撤退”,所以也没有多问。到第二天,这个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就消失得踪迹全无。
“僖客”在一夜间消失,连欠建兴大厦物业公司的房租都没有付清,留下一堆杂乱摆放的桌椅。
之后,就陆续有一些人上门咨询“僖客”的去向,有的是加盟店的老板来咨询,也有该公司员工前来索要工资,结果都是无功而返。
本报探寻 加盟需要理性
当年管理“提拉米苏”的“僖客”已经不知去向。加盟商要追回欠款似乎已经很渺茫。
现在,探讨的重点已经不在“僖客”的去向,而是那些手头有资金,正在寻找投资机会,想开连锁店的人。
加盟连锁的品牌几乎每年都要重新洗牌,选择加盟行业时,最好选择连锁经营体系至少有几年的品牌。时间不是检验的标准,不过却可以考察一个连锁企业的发展前景。
据分析,有些加盟体系的产品为流行商品,很可能只有一两年的寿命,甚至更短,如果盲目加入该加盟连锁体系,结果就是掉落陷阱;如果加盟总部所推出的商品或服务是一种“流行”,那么它会是一窝蜂似的发生,然后很快地褪色,很快地被更新鲜、更新奇的事物取代;但如果它是一个“趋势”,那就意味着它的崛起有坚实的社会需求、消费基础,有继续成长的空间。
另外,加盟条件越严格的品牌往往有较完整的加盟制度以及较强大的财力与实力,反而较有能力保证加盟者获利。正因为如此,越有信誉的连锁企业,挑选加盟者时把关就越严谨。
如果下一个“提拉米苏”降临榕城,相信投资者将会保持理性的态度。毕竟,加盟的是别人的品牌,投出去是自己的钱。(记者谢永隆 见习记者蓝晋平)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