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品牌使浙江经济更出彩
〖2006-1-11 16:44: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鸟
在民营经济整体实力越来越强、浙江民营企业家名声越来越响的今天,浙江的政府没有因此居功自傲,浙江的企业家们也没有因此高枕无忧。他们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浙江经济如何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走向国际,享誉全球。社会各个方面通过各自的思考,得出相同的结论,浙江经济要再强再大,经久不衰,必须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驾驭国际经济游戏规则,成为游戏中的胜者。而要做到这一点,品牌必须成为企业有力的支撑。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说,“如果说以前浙江经济靠先发和先行走在了全国前列,接下来我们无疑要依托品牌来实现可持续,以品牌来打造浙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造新优势,实现新飞跃”。郑局长的话说出了品牌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道出了浙江民营企业家们的心声。在过去的2005年,正因为浙江人从上而下,对品牌的重视提高到了空前的程度,浙江的品牌建设和品牌思考变得好戏连连、精彩无比。
成绩卓越驰名、著名商标再创新高
2005年上半年,浙江省的方太、宝石、纳爱斯、太子龙、喜临门、会嵇山、天正、恒柏、钱潮、女儿红等10件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为驰名商标。至此,浙江省经商标局和商评委认定的驰名商标总数达55件,再一次争得驰名商标当年认定数和总数全国首位。加上被法院认定的3件,2005年,浙江省驰名商标总数达到了58件。驰名商标的认定,不仅意味着这些商标所代表的企业产品,将在国际上受到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的保护,更为重要的是,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为我省众多企业的发展树了榜样,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浙江省驰名商标评定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著名商标的发展也开创了新的局面。2005年,浙江省著名商标首次突破千件,达到了1021件。在这1021件省著名商标的背后,更有着大批具备相当实力的企业在努力争创省著名商标或即将成为省著名商标。据记者了解,2005年浙江省著名商标评审委虽然历经初审、实地考察等程序,认定出的省著名商标达291件,这个数字已经很大,但具备申报条件、要求申报的商标数却多达500件。驰名、著名商标,并不是悬在企业头上虚无缥缈的光环,它们为了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突出贡献。据初步统计,2004年浙江省1000多家省著名(驰名)商标企业产值(销售额)为4453亿元,相当于浙江省同期生产总值11243亿元的39.6%,其中制造业著名商标企业841家,产值4101亿元。品牌企业领军我省经济发展、促进浙江经济质的提高已成现实。在驰名、著名商标这些以点为单位的品牌创建工作大步前进的同时,2005年浙江省以面为单位的商标品牌基地建设以及证明商标的申请注册也毫不逊色。在2004年省工商局认定22个商标品牌基地的基础上,2005年我省又申报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7个,经实地考察、省工商局处务会讨论,拟认定基地16个。同时,浙江省商标协会又提出了《关于加强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建设的四点设想》,明确了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的基本内涵和工作目标,提出了有效发挥品牌基地的品牌孵化器和提升产业群的重要载体作用,真正使商标品牌基地成为培育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摇篮。与驰名商标一样,证明商标是在WTO框架下享有法律保护的商标。它是宏扬和发展农产品传统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区域品牌和最有效的载体。全省已注册证明商标22件。截止目前,全省又有18件证明商标申请注册,国家商标局已受理。还有22件正筹备申报。这些都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众志成城为品牌建设出谋划策
目前,浙江省累计注册商标21.76万件,占全国注册商标总数的9.1%,列全国第二。综观浙江省品牌建设取得的成绩,足以令人自豪。不过,我们依然要面对品牌结构不合理、品牌附加值不高、创牌意识有待提高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据了解,目前浙江省服务业品牌发展严重滞后,尚无驰名商标产生。品牌经济整体实力偏弱,我省品牌企业市场占有率同发达国家品牌经济70%的市场占有率相比有很大差距。品牌营运手段、措施也相对缺乏。企业如何运用现有品牌资源,调整品牌策略,提升品牌战略?面对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企业在品牌战略上应作哪些调整和应对,求得长远发展?为解决一直萦绕在企业家心中的问题,2005年6月7日,省工商局、省商标协会联合举办“2005浙江企业提升品牌战略论坛”。在论坛会上,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李光斗和实战派营销战略专家、北京汇智卓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建华共同为浙江500位已获得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们指点了迷津。4月21日,台州市工商局联合温岭市人民政府在温岭隆重召开“2005商标与品牌战略论坛”,中华商标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葆霖、上海大学广告·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张祖健教授参加论坛并作专题演讲。为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牌大省”,2005年7月19日,首届驰名商标企业大会在杭召开。省工商局郑宇民局长深情回顾了浙江创牌的经历和过程,指出驰名商标企业是浙江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引军人物、是外向经济的先锋队、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最大贡献者。呼吁驰名商标企业要做推进品牌战略的带头人,企业家要做“经济人”与“文化人”合二为一的“责任人”,要走出“驰名商标仅仅是荣誉,商标仅仅是标识”的认识误区,实现浙商在国内“先发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
重点宣传引发品牌工作新高潮
为宣传品牌建设年的成就,进一步突现“品牌引领经济新飞跃”的主旨,省工商局与省政府新闻办联合组织邀请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和境外媒体,开展了为期10天的“品牌浙江行”新闻采访活动。7月下旬,采访团赶赴绍兴、台州、宁波、嘉兴、湖州等地,走访了大量工商部门和企业。采访团突出报道了浙江建设品牌大省的综合情况及系列举措,重点宣传了我省荣获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号企业的创牌之路和农产品区域品牌、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的培育发展轨迹。通过全方位的新闻媒体传播,营造了我省“品牌建设年”活动的浓郁氛围。与此同时,“品牌浙江行”也掀起了全省品牌建设工作的新高潮,各地创牌积极性形成新态势。嘉兴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带的黄金地带,但是,由于人文历史等方面原因,该市企业普遍存在着创牌意识不强的问题。2005年,整个嘉兴市仅“五芳斋”一个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也仅有50多个,这与整个嘉兴经济的发展要求严重不符,很大程度上甚至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嘉兴市工商局充分认识到发挥企业主体创牌积极性的重要性,抓住“品牌建设年”开展“品牌浙江行”的良好契机,组织全社会开展了“嘉兴品牌与品牌嘉兴”的大讨论。对嘉兴市企业如何利用原有的品牌资源、创牌意识如何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如何创建农产品品牌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全市形成了谈品牌、论品牌、创品牌、保品牌的良好氛围。贯彻省工商局的统一精神,我省其他地区工商部门结合当地实际,也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企业创牌加大马力。绍兴市工商局积极搭建工商服务平台,为企业创牌排忧解难,该局商广处干部利用工作之余编写的《创牌指南》一书已成为绍兴企业创牌的风向标;宁波市工商局为帮助当地服装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引导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湖州市工商局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引导当地农民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帮助农民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5年全省商标保护成绩斐然
2005年1至10月份,浙江全省各级工商部门共立案查处侵犯涉外商标案件1513起,侵犯驰名商标案件482起,侵犯食品药品商标案件385起,侵犯涉农商标案件88起,在国内外树立起我省工商部门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形象,不少维权人来人来函表示肯定和感谢。在整治中,始终围绕食品药品安全、涉农商标、涉外商标等工作内容为重点,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一是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二是与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制活动相结合;三是与国务院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相结合。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整顿办通过督查,给予了充分肯定。假冒商标犯罪案件移送工作领先全国。2005年,全省工商系统在办理商标案件中牢固树立“五个同”理念,即思想认识提高与查处能力提高同等重要,市场主体约束与执法主体约束同时进行,发现机制的营造和打击机制的营造同步实施,日常监管目标和突击监管目标同样考核,行政处罚任务与刑事追究任务同心协力,在商标监管执法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有效遏制了假冒商标行为。全省查处商标违法案件连续五年全国第一,移送案件占全国总数的56%。两高司法解释下发实施后,我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94起88人,是全国最多的省份。9月份,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公安部在浙江召开全国涉嫌假冒商标犯罪移送工作经验交流会,对我省的假冒商标犯罪移送工作予以高度评价。探索建立商标印制长效管理机制。我省是全国商标印制管理的重点区域,国务院领导和国家工商总局十分关注。为此,全省工商系统把商标印制整治作为2005年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地以贯彻执行国家工商总局新修改的《商标印制管理办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商标印制企业行为的监管,建立印制企业长效管理的新机制,堵住假冒侵权商标的源头。宁波市工商局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总结推广了以“贯穿一条主线、建立二本台账、实施三种方法、落实四项措施、完善五项制度”为内容的印制企业长效管理模式。温州苍南县积极探索商标印制信用评价监管模式,推出了以经济户口制度为依托,以工商巡查制度为保障,以信用评价为核心的商标印制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制度。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