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眼中 他们影响2005

〖2006-1-4 2:15: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尔尔
 


    [编者按:岁末年初,2005众多卓拔不群、出类拔萃的中外名人骚客陆续被官方、媒体和公众推举为“商标式”的人物。他们的言行做派与典故外史对商标界和职业商标人的启发、影响与塑造不容置疑、不可限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专网择优选编录用,与商标界同仁共勉。]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05年14位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和中国著名演员章子怡入围。成功连任但支持率一路走低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和副总统迪克-切尼名列榜首;赖斯居第三位。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2006年1月2日(提前出版)一期对这14位名人作了评论。

  乔治-布什和迪克-切尼

  成功连任后,布什和他的副手开始挥霍手中的政治资本。养老金改革、伊拉克、“卡特里娜”飓风、中情局泄密案、黑狱丑闻接踵而来,布什和切尼的支持率一路走低。面对明年11月份的国会中期选举,共和党人不免战战兢兢。

  康多莉扎-赖斯

  在国外访问时,身为外交官的赖斯受到了电影明星一样的欢迎。她走出了总统身边众多男性助手的阴影,并确立了自己作为美国外交政策主导者的地位。她可比自己的老板更受欢迎。

  约翰-麦凯恩和哈里-里德

  今年,当布什总统努力站稳脚跟的时候,这两位参议员却证明他们才更有影响力。麦凯恩迫使布什支持他的提议,禁止美国官员在国外对嫌疑分子进行严刑拷打,而身为参议院民主党领袖的里德将民主党团结起来,成功阻挠了布什为养老金体系建立个人账户的计划。

  教皇本笃十六世

  多年来,约瑟夫-拉青格似乎都过于保守,难以接任保罗二世担任教皇一职。但他与已故教皇的密切关系、他的学识以及高调进入红衣主教团一事使他成了这一职务显而易见的人选。

  托尼-布莱尔

  在成功地第三次出任首相,并使伦敦获得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时,这位工党领导人就更有理由庆祝了,不过一天后伦敦遭受的恐怖袭击让这种胜利喜悦戛然而止。

  格洛丽亚-阿罗约

  这位菲律宾总统是一位幸存者,她安全挺过了因所谓的选举舞弊对她提出的弹劾、一场将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卷入其中的金融丑闻、可能发生政变的谣言以及人们对菲律宾腐败和贫困问题普遍的悲观情绪。她说,是对上帝的信心让她支撑过来。

  约瑟夫-威尔逊和瓦莱丽-普莱姆

  随着中情局泄密案愈演愈烈,这位职业外交官和他作为中情局特工的妻子,终于知道了处于美国最大的政治丑闻中心是什么滋味。

  艾哈迈迪-内贾德

  在赢得一场存在争议的选举后,这位伊朗新总统说他将继续伊朗的核计划,并称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一个“神话”,还发誓要消灭以色列。就连伊朗政府的有些人都对他接下来还会采取何种举动感到紧张不安。

  傅成玉

  华盛顿政界人士的反对最终迫使傅成玉领导下的中海油放弃收购优尼科计划,但他过人的胆识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魏圣美

  这位16岁的美国韩裔女神童在LPGA大赛中已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她还成为了首位参加美国高尔夫协会的全国男子巡回赛的女选手。

  章子怡

  在《卧虎藏龙》中,她在树顶上飞来飞去。在《十面埋伏》里,她又饰演一位盲人舞伎。不过章子怡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在好莱坞大片《艺伎回忆录》中用英语说台词。然而她出色地经受住了挑战。这位雄心勃勃的中国女孩正在成为一位国际超级明星。(中国日报)


  海外“中国说”言论篇

  ●英国《金融时报》读者发表对中国发展的看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必将成为比美国更大的市场和经济体,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中国失败了,后果将是贫困和疾病的增长,社会分裂、动荡和战争危险的加大,这将给全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希望,在目前有关中国的讨论中,理智的声音应战胜孤立中国和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声音。……为了大家的利益,中国必须成功。

  ●美媒体分析中国实力

  “中国在世界各地积极推广汉语,表明中国的公共外交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但在其他领域,中国的“软实力”表现有点滞后。中国没能成功地将大熊猫或长城提升为国家在全球舞台上强有力的象征。中国也鲜有公司、文化人物、电影或商标品牌能像美国的MTV、施瓦辛格、米老鼠、可口可乐或微软那样在全球无处不在、无人不晓。在欧洲,超市的货架摆满了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但是,如果要一般人说出除成龙之外的其他任何中国文化名人,他不大可能办得到。”(10月26日美国奈特里德报系:许多人急于搭上中国崛起的快车)

  ●法媒体关注中国年青人的择偶难题

  在毛泽东时代的几十年里,人们在附近村庄或他们工作的工厂寻找可以婚配的人。他们几乎不挑剔,通常就与他们约会的第一个人完婚,也不比较钱多钱少,因为那时人人都很穷。但是经济开放的20年使许多人更明白他们对生活的要求,许多人远比他们的父母更慎重地挑选他们要与之结婚的人。(6月28日法新社报道:在中国,择偶从没有这么难)

  ●俄迎来新一轮中国热争相探讨中国成功经验

  “我再也不去中国了!中国以前还是靠我们帮助的小兄弟,如今把我们远远地甩在后面了。”

  “中国人从贫穷的世界跳到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仅仅为今天操心。当你和他们谈国际争端时,他们脸上会泛起漠不关心的表情---只要有工作做就够了!”(59岁的《俄罗斯周报》总编科维什尼科夫)

  ●美国作家走访中国19个省感受中国变化

  “尽管中国的经济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发展,但我仍然认为经济上的变化只是我所看到的第二个最大变化;中国真正最大的变化是人民的思想和精神-----他们的看法和见解、开放性的思维、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自信、他们走上世界舞台时所表现的那种热情,还有他们现实生活中所拥有的个人自由。”(库恩-劳伦斯-罗伯特博士,《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的作者)

  ●握紧未来用教育分出中美的胜负

  “过去,我的父母常常这样对我说,‘汤姆,快把饭吃完,中国和印度的人们还都在挨饿。’而现在我则是这样告诫我的孩子们,‘孩子们,快把作业做完,中国和印度的孩子们正在急着找工作,再不努力,你们的饭碗就会被抢走。”(《纽约时报》评论员托马斯-弗里德曼)


  聚焦中国媒体篇

  中国的发展正在吸引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众多的西方媒体近来纷纷开设了中国专题。

  英国广播公司(BBC)---从3月7日开始,史无前例地播出了为期一周的中国专题报道。此外,BBC还和美国公众广播台投资300万美元拍摄了名为《中国》的纪录片。

  美国《新闻周刊》---5月9日一期以《未来属于中国吗》为总题,用21个版面进行了《中国的世纪》的封面报道。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从5月14日起,将镜头瞄准中国,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方方面面的为期一个星期的报道。

  《纽约时报》---今年5月22日刊登专栏作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的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中文标题为该报史上前所未有。

  《时代》周刊(美国版)---6月底以“中国新革命”为题的封面报道。

  在此之前,《华尔街日报》、《财富》和英国《卫报》都曾开辟中国专题。


  2005“洋眼”看中国

  2005一整年,全世界的眼睛可谓没多少天不盯着中国的。“神六”升空成世界航天界“顶级盛事”,纯属国内体育赛事的十运会也破天荒吸引了120名外国记者,而“崛起”、“威胁”等词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中更是与“中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值此岁序更替之时,抛开政客及“御用文人”们的聒噪喧嚣,静静地听听国外的大报小刊和普罗大众的“中国说”,对咱们中国百姓或许有点启发,至少也算一种消遣。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