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亚细亚”缘何屡遭流拍

〖2005-11-30 13:55: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尔尔
 
    2005年11月10日,郑州亚细亚商场债权拍卖流拍。此前,与“亚细亚”沾亲带故的拍卖活动5次流拍,其34类“亚细亚”商标拍卖一直“只听雷声不见下雨”。亚细亚“出嫁难”,已经成了一道难解的经济命题。


    亚细亚商场债权流拍


    11月2日,河南拍卖行发布公告,该行受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郑州办事处委托,定于2005年11月10日上午10时30分,公开拍卖郑州亚细亚商场债权。

    据悉,信达拥有的郑州亚细亚商场的债权金额共10681.15万元,其中本金6050万元。

    11月10日一大早,郑州亚细亚商场部分老员工便开始向河南拍卖行聚拢。在他们看来,商场房产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房产在,希望就在,如果房产易主,一切希望都灰飞烟灭。尽管劝说,许多职工仍围在河南拍卖行大门口不愿离去。

    10时28分,距拍卖时间只有两分钟,记者匆匆走进拍卖大厅。记者发现,与大门外拥挤的人群相比,拍卖大厅显得有些冷静,宽敞空旷的拍卖厅内,还不到50个人。

    河南拍卖行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截止到9日下午,共接到3家企业和个人申请竞拍,参加拍卖的人应该不算少。

    记者注意到,近50个人中,记者有10名左右,拍卖行工作人员若干,还有部分亚细亚职工。

    10时30分,拍卖会准时开始。

    拍卖师用将近10分钟的时间宣读完拍卖规则。之后,拍卖师宣布,郑州亚细亚商场债权起拍价为3850万元。

  “起拍价3850万元,第一次!” 

    “起拍价3850万元,第二次!”

    “起拍价3850万元,第三次!”

    现场一片寂静。最终,因无人举牌而流拍。

    从宣布起拍价到流拍,仅仅1分钟。

    听到流拍的消息,聚拢在河南拍卖行大门口的原亚细亚职工纷纷散去。

    因拍卖未成,拍卖行对竞买人的资料严格保密。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参加竞拍的一共3家,分别是北京某大公司、郑州一家公司和一名个人,“他们各自都交了200万元的保证金,对亚细亚商场很感兴趣”。

  随后,记者现场咨询了拥有郑州亚细亚商场债权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郑州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3850万元是他们此次拍卖的底价。此次公开拍卖的郑州亚细亚商场债权,本息合计10681.15万元,其中仅本金就有6050万元。该债权是信达公司于1999年、2004年分别从中国建设银行和郑州市交通银行接收的。该债权由郑州亚细亚商场地下一层至地上三层房产设定抵押,抵押房产面积合计12501.74平方米。

  值得关注的是,首次流拍之后,下次拍卖会降低底价吗? 

  信达公司一位内部人员当天上午透露,由于拍卖刚刚结束,领导们正在开会商量,“公司不可能很快就表态是否降低底价”。

    他说,在下次拍卖之前,他们会和信达公司进行沟通,“至于降价与否,需要信达决定,拍卖行只负责拍卖”。

  不过,据记者了解,按照国家财政部对各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要求,截至2006年,这些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将以前各大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债权处置完毕。此次流拍,无疑给下一步处置设置了难题。亚细亚的未来扑朔迷离。 


    商标拍卖悬而未决


    在与“亚细亚”有关的拍卖活动屡遭流拍的同时,还有另一种尴尬:其无形资产拍卖一直悬而未决。最典型的案例是,河南拍卖行虽然发布了34类“亚细亚”商标的拍卖公告,但再无下文。

  2004年6月7日,河南拍卖行在其网站上发布《“亚细亚”商标拍卖预告》:“受人民法院委托,将于近期公开拍卖‘亚细亚’商标。”但“具体拍卖时间、地点另行公告”。

    之后,一直没有“另行公告”,“亚细亚”商标拍卖一时扑朔迷离。

    记者了解到,被预告拍卖的“亚细亚”注册商标有34类,可用于包括家具、保险、建筑、教育等在内的上百种商品。

  拍卖的原因是,1999年2月,郑州亚细亚商场在省会某股份制银行贷款460万元,到期后仅偿付了部分利息,但贷款本金及剩余利息一直未偿付。经过多次催要未果。该银行于2001年3月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亚细亚商场立即偿还贷款本金及应付利息。2002年6月,郑州市中级法院依法查封了由亚细亚商场注册并仍在生效的35类“亚细亚”注册商标。去年4月,郑州市中级法院决定,委托河南拍卖行对其中的34类“亚细亚”注册商标依法进行公开拍卖。

    “亚细亚”注册商标将被公开拍卖的消息一经公布,即被炒得沸沸扬扬。

    但是,炒作之后,一直未见“公开拍卖”。2005年11月10日,郑州亚细亚商场10681.15万元债权流拍,再次促使记者追踪“亚细亚”注册商标悬而未“拍”的原因。

  据河南中原商标事务所统计,在郑州亚细亚商场注册的35类“亚细亚”商标中,除了已经被国家商标局撤销的第一类、第十一类、第三十五类商标以外,有23类商标都是在1994年注册的。按照国家《商标法》的规定,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也就是说,这23类“亚细亚”注册商标都已经过了续展期,由于很多人都在抢注“亚细亚”商标,并已有一些类别的商标被抢注。

  就在几天前,从北京共赢天下商标代理有限公司传出消息:“郑州亚细亚商场在34个类别注册的‘亚细亚’商标,有23个类别甚至更多早已经过期作废了,有几个(河南之外的)外地人和商业机构正在重新注册,争得很厉害。” 

  据了解,实施本次“抢注”行为的是几个来自上海、北京、黑龙江等地的个人和商业机构,其中,仅上海一家实业公司在今年5月份就在10个类别重新注册“亚细亚”商标。

  在别人那里被视为“香饽饽”,在郑州却成为一根“鸡肋”,这或许就是亚细亚商标的现实际遇。

  “亚细亚商标已没有多少价值。”这是河南省一位财经专家的判断。他的理由是,亚细亚商场早已衰落,附着其上的无形资产自然贬值。“拔毛的凤凰不如鸡”,其商业开发价值“无法再给股东和债权人带来足够的信心了”。

  有消息说,早在1994年,曾经有权威机构对35类“亚细亚”商标做过评估,价值为4000多万元,到1995年亚细亚最“红火”的时候,权威机构对商标价值的评估为4.5亿元。商标在商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因为没有人来办理延展手续而失效,实在是太可惜了。

    11月13日,记者再次采访河南拍卖行时,发现当初负责拍卖34类“亚细亚”商标业务二部孙经理已经调走。工作人员说,已经很长时间没人提“亚细亚”商标的事了。

    截止到记者发稿前,再次查询河南拍卖行网站,发现《“亚细亚”商标拍卖预告》依然可见。


    亚细亚“出嫁”难题待解


    “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这句广告词一度风靡大江南北。

    那么,辉煌之后,亚细亚的命运为何如此凄凉呢?

    河南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书记张树军说:“屡次流拍与‘亚细亚’的败绩有关,多年的负面影响,一时很难消除。”

    张树军分析,亚细亚商场的辉煌在上世纪90年代初,现在,都把亚细亚作为一个失败的形象过分渲染,成了商战中的反面教材。其实,商场胜败是很平常的事。不过,亚细亚背后到底有多少没了断的东西?我们还不清楚,竞拍人会不会怕麻烦缠身。 

    对于这次郑州亚细亚商场的债权拍卖,有竞买者表示,亚细亚所在的位置,3850万元的起拍价绝不算高,但是,亚细亚问题遗留已久,牵扯问题太多,几千万不是个小数目,对情况了解不透是不敢轻易举牌的。

    11月10日上午,记者在拍卖现场了解到,亚细亚被抵押的四层房产分属两处,且权利人并未进行变更。也就是说,假定这一次有竞拍者竞拍成功并支付后,他还必须两次为这四层房产履行一系列繁杂的法律手续才能获得权益。
  
  据了解,按照国家财政部对各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要求,截至2006年,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将不良资产全部处置完毕。

   因此,信达公司非常着急。记者在信达公司网站上看到,早在2004年8月27日,他们就发布了关于郑州亚细亚商场债权处置公告。当时,债权金额是10094.64万元,截至时间为2004年6月20日。另一份处置公告的公布时间是在2005年的9月1日,债权金额已经达到10478.71万元。

    信达公司的工作人员说,银行分别剥离给他们的不良债权,一天处置不出去,利息就继续疯长一天。至于是否进行二次拍卖,正在协商中。

  郑州大学经济系主任周柯说,有价值的标的才会有人竞买,从亚细亚商场的位置来讲,处于繁华的“二七商圈”,从经营上说,如果还搞商业零售,很难生存。如果改变商业经营,改造成本会很大。再就是起拍价格是否合适?3850万元,可能不合适,还要降,降到合适的价位。因为,委托方也急于脱手,不及时拍出会产生很多利息。   
  
    有媒体报道,郑州亚细亚商场现任法人代表、总经理叶重建近日透露,亚细亚商场欠职工工资、统筹等本息共计近3000万元,欠供货商货款约5800万元,欠多家银行贷款本息近2亿元……债务包袱沉重、无资金来源、无库存商品,目前以租赁形式勉强维持商场运营。

    记者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郑州办事处的公告上获悉,该办事处拥有郑州亚细亚商场债权本息截止到2000年9月5日合计1399.01万元,该债权经诉讼,已查封其五楼房产,拟近期公开处置。 

    法律界人士认为,亚细亚商场目前采取租赁经营形式,将来无论谁拍得债权接管商场,按照“买卖不击破租赁”的民法原理,新的接收方得继续履行租赁合同,再加上其他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谁都不敢轻易介入。


    链接
 “亚细亚”接二连三的流拍记录


    郑州亚细亚商场10681.15万元债权流拍后,记者对有关“亚细亚”的拍卖活动进行了一次梳理。记者吃惊地发现,“流拍”与“亚细亚”,总是如影相随。

  2002年10月26日,债权人委托河南东方拍卖有限公司拍卖郑州亚细亚商场第五层所有权(建筑面积约3125.87平方米)和第六层所有权(建筑面积约511.80平方米),结果流拍。

  同年11月30日,河南东方拍卖有限公司发布拍卖公告称,12月7日将拍卖郑州亚细亚商场第四层房产所有权(建筑面积3381.14平方米)。但数日之后,该公司又刊登公告,改在12月16日拍卖该标的。但是,拍卖会冷冷清清,无人举牌,最终流拍。

   1996年10月投入使用的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是原郑州亚细亚集团投资兴建的一家集购物、商住、办公、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贸中心,当时,建筑面积为河南省各零售商场之最。由于投资巨大,债务缠身,加上经营业绩不佳,不到两年即宣告停业。2000年9月5日,在多家债权人的起诉中,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其破产还债。

    接下来,就是对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进行拍卖。 

  第一次拍卖是2001年8月12日,起拍价为3.5亿元,因为只有一家买主,不符合拍卖规定,3分钟后宣布流拍。

    十几天后的8月25日上午,对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进行第二次拍卖。当时,媒体对拍卖现场如此描述:“拍卖现场异常冷清,拥有660多个座位的大厅里,只散坐着十几个人,其中9人还是记者。由于无人应价,拍卖底价以500万元的幅度一路下跌,仍然是只有拍卖师一人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最后拍卖价降为3亿元,现场仍是一片死寂,结果再次流拍。”

   2001年9月22日上午,郑州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破产拍卖会第三次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举行。因没有竞拍方,拍卖会只进行了1分钟就撤拍了。

  三次拍卖三次“黄”,有人估计,如果继续拍卖下去,价格可能会跌至有关债务清偿的底线之下。

    2001年10月12日,第四次拍卖,河南建业集团以2.3亿元的价格将郑州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收入囊中。

    4次拍卖,3次流拍,价位一路下跌,由最初的3.5亿元降至2.3亿元,整整“贬”了1.2亿元。 

  建业在买下“五彩”后,于当年10月26日上午,同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北京华联)签下合同:建业负责其物业管理,北京华联操盘商业运作。(李万卿)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