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品牌商业抢注忙
〖2005-11-24 21:00: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尔尔
在第三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闭幕式大型演唱会上,浙江长兴县政府巨资打造的百叶龙,从第17个节目被安排到压轴演出,让百叶龙走进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或闭幕式的行动进入冲刺阶段,百叶龙这个民间文化品牌的张力,突然间呈几何级爆发。与此同时,先知先觉的民间资本,却不动声色地将百叶龙拉进商业轨道,成为自身财富增长的另一极—
长兴百叶龙在第三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闭幕式大型演唱会上的压轴演出,自然让长兴县上至政府,下到民众添了几分骄傲。不过,长兴县雉城镇42岁的下岗女工王彩华心里的高兴劲,那是其他人感受不到的。
“百叶龙”的分身之虞
“我的吊瓜子原来散卖每公斤50元,现在却能卖65元,这多出来的15元是百叶龙送的。”现在从事农副产品个体经营的王彩华,手上拎着一盒自产自销的吊瓜子说。
这盒吊瓜子的黄色包装盒的右上面是“百叶龙”图案,在印有圆形腾飞状的龙图案上,“百叶龙”三个字很醒目。现在,全国只有王彩华一个人能用“百叶龙”这三个字卖吊瓜子,在她出示的国家商标局受理文件的复印件上显示,国家商标局早已于今年1月6日受理了王彩华的第29类“百叶龙+图形”商标的注册申请。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初王彩华就能拿到“百叶龙”商标证书。据县工商局有关人士解释,根据有关法规,王彩华现在已能用“百叶龙”商标经营吊瓜子,但不能进入超市,拿到证书后,就趟平了进入超市的最后一道坎。同时,这意味着其他人已不能再用“百叶龙”商标经营同类商品。
“长兴吊瓜子种植面积已有近10万亩,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在同样的品质下,看的就是品牌和包装,我是个私经营者,没有实力投广告,但‘百叶龙’能为我免费做广告。”王彩华的话透出民间资本独有的商业嗅觉。
“现在市场上已有不少人提出用高价购买我的包装,我都没有同意。”已看到“百叶龙”品牌巨大升值潜力的王彩华表示,在注册“百叶龙”商标后,她现在正着手申请包装外观专利,以防别人盗用,同时计划将商标和包装延伸到银杏、板栗等长兴其它特色农副产品上。
“申请注册‘百叶龙’商标,只花了2000元。”王彩华的丈夫介绍,“有了这个想法后,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扬子鳄’、‘金钉子’、‘百叶龙’。通过电话咨询国家商标局后,‘扬子鳄’、‘金钉子’食品类商标已被注册,就毫不犹豫立即申请注册了‘百叶龙’商标。”
乡镇文化站首注“百叶龙”
百叶龙应该说最早起源于长兴县林城镇,早先“百叶龙”也只是—般的民间舞龙,经常与马灯队一起表演。
为了保护“百叶龙”知识产权,林城镇文化站于1999年向国家商标局申报了“百叶龙”文化活动类商标,2001年注册成功。据林城镇文化站站长胡秋凉介绍,当时注册商标的费用是队员们演出挣来的钱,有的队员还有点想不通,因为那个时侯演出所得仅够维持队员生活补贴。
据胡秋凉回忆,1992年南京军区文艺会演上,“百叶龙”产生了第一次盈利,赚了5000元,而这只是借用节目的“辛苦费”,严格意义上不算商业盈利。真正的商业演出盈利是2000年5月在德清举行的中国登山节、2003年9月在象山举行的中国开渔节、2003年10月在淳安举行的中国秀水节上,各盈利2至3万元。
为打造“百叶龙”文化品牌,去年长兴举全县之力,先后投入百万元,全县建立了12个培训基地,共有20条百叶龙分配到乡镇、学校、政府部门和企业。在编排一条“百叶龙”的投入上,音乐制作、专家辅导、演出服装和道具设计制作、演员等费用合计约6.5万元,20条“百叶龙”就是130余万元,而这些费用绝大多数来源于政府投入。
事实上,“百叶龙”品牌声名鹊起后,其产业也开始由政府“输血”逐步向自身“造血”转化。新近成立的百叶龙艺术团是一家统一经营百叶龙的文化企业,以百叶龙为主打整合当地各类优秀民间艺术表演,除满足部分公益性演出外,整体营销策划国内外商业演出、开发百叶龙系列纪念品等。
今年四月,湖州市公布的2004年度市著名商标中,“百叶龙”作为湖州市惟一的文化类商标榜上有名。
“百叶龙”的分身之虞
胡秋凉告诉我们,其实除了王彩华,长兴的许多企业家也已经敏锐地捕捉到“百叶龙”无法估量的潜在商业价值。除了吊瓜子,其商标在其他类别中也已有部分被人注册,现在能看到的就有“百叶龙”矿泉水、“百叶龙”黄酒等。
县有关部门人士认为,政府打造品牌,百姓从中获利也未尝不可,何况现在是市场经济,谁有眼光、有能力抓住“百叶龙”品牌的延伸效应,那应该由市场说了算。
县文联主席杜使恩认为,如果只有一样东西最能代表长兴,毫无疑问只会是“百叶龙”。政府和民间资本都希望自己能借力“百叶龙”走向市场,但“百叶龙”却只有一个,两者如何协调是关键。
问题是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类别的“百叶龙”商标没有主人,“百叶龙”品牌游走他乡的可能性时刻存在,如果真的有一天要再花巨资从别人手里赎回本属于自已的“百叶龙”品牌,那对长兴来说是一件很痛心的事。
胡秋凉正在起草一份方案,准备将剩余类别的“百叶龙”商标全部进行注册,但由于镇文化站的资金限制,注册“百叶龙”商标所需的八九万元,他无法筹到。在向上级部门打过报告后,也至今没有回音。
面对长兴“百叶龙”的分身之虞,胡秋凉显得无能为力。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