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出国人生活的老商标 专家解析本土文化

〖2005-9-20 16:27: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成
 
  他们,曾经名震大江南北;他们,曾经是拥有者的自豪;他们,曾经是行业内的领军人物,是创造“第一”的先锋。当时间之河匆匆奔腾而去,在与时间赛跑的长途跋涉中,他们有的已经衰老,有的开始掉队,有的则已消亡。1992年,上海市工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上海市著名商标的评选,共161件本市企业的商标被评选为著名商标,1997年再次认定时,161件原著名商标中只剩下了46件。

  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老商标,永久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周虎臣毛笔……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从一度辉煌的顶峰跌至被人忘却的谷底?他们的现状又是如何?而类似恒源祥这样的老商标又是如何成为笑傲江湖数十年的“不倒翁”?记者日前走访了相关的企业,倾听了他们那一半是辉煌、一半是衰落的故事。 

  上海牌手表50华诞重温历史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上海牌手表已属于过去,但是在日前城市规划馆举办的一场名为“纪念上海牌手表50周年”的展览,却告诉我们:它还在。但是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无论是钟表专卖店还是百货商场的钟表专柜,都很难找到上海牌手表的踪影。 

  王龙生原是上海手表厂的一员,目前的身份则是上海新世纪表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事实上,这家并不生产销售钟表的公司的工作是打理已破产的上海手表厂的善后事务,包括原手表厂职工的再就业、退休职工的生老病死等。 

  曾经为结婚三大件之一的上海牌手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日本电子表的大量引入以及国外知名品牌的进入,节节败退,终于在1999年11月宣告破产。 

  上海牌的商标所有权被转至上海摩士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现由上海表业有限公司负责经营。接手上海牌商标经营权的上海表业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以生产出口的手表机芯为主,成表很少,上海牌的成表就更少。但是,他们希望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逐步在各大城市开设上海牌手表的销售网点,他们也希望通过借助50周年的机遇,给上海牌手表重新注入文化历史内涵。 

  专家切脉 

  本土文化征服人心 

  上海牌手表作为中国国产表的一个典型代表,需要的是对产品的重新定位。以香港传统豆浆品牌维他奶为例,上世纪五十年代,维他奶标榜为“一种穷人的牛奶”;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担心营养过多,维他奶在广告中摈弃了“解渴、营养、充饥”,代之以“令你更高、更强、更健美”等;1988年开始,该公司广告重点突出亲切、温情的一面,因为对于很多香港人来说,维他奶伴随了他们的成长。 

  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上海牌手表是否可以参照维他奶1988年时定位的思路与模式,将上海牌手表定义为上海人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一个与上海并没有太多历史渊源的“力波啤酒”都能以“喜欢上海的理由”来征服上海人的心,而一个具有上海名称的品牌,更应该成为上海人怀旧与亲情联系的独一无二的收藏品和艺术品,成为历史传承与情感传承中的一种信物。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