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商标有利规模效应却束之高阁

〖2005-9-19 11:51: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成
 
  3年前,浙江温州出现的首个集体商标“永嘉教具”曾引起广泛关注。3年后,此集体商标仍被束之高阁。原因何在?有些人担心使用集体商标受到“株连”。集体商标价值何在?能否避免品牌“株连”之灾?

  热脸换来冷面孔

    素有“教玩具之乡”之称的温州永嘉县,其教玩具产业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为温州市15大商品生产基地之一,是浙江省唯一的教玩具专业化市场,以品种齐全著称国内。按教具的用途分类,永嘉有教学仪器企业90家,产品 2300个品种;儿童教学玩具企业 200家,产品 5500个品种。

    据永嘉教玩具行业协会会长吴元西介绍,虽然很多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品牌对于产品和企业的重要性,但区域内的企业因各种原因而良莠不齐。为了应对市场激烈的挑战,永嘉教玩具行业协会早在2001年3月,通过各方的努力申请注册了温州第一个集体商标“永嘉教具”,初衷就是希望通过集体商标规范行业发展,避免无序经营以及恶性竞争,帮助众多中小企业回避单打独斗的状况。但他没有想到,协会的热脸迎来的却是企业的冷面孔,从注册成功至今,没有一家企业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过集体商标。

  多余的“株连”担心

    “万一有不守规矩的企业质量出现问题,那么其他使用集体商标的企业势必受到‘株连’。”一位小企业老总对本报记者解释为何不愿使用集体商标时说,“在成百上千家企业中,谁能担保大家的产品质量都有保证呢?”

    从表面看来,他的顾虑似乎有些道理。南京冠生园曾因“陈馅月饼”事件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全国各地带“冠生园”字号的企业甚至月饼行业都深受其害。平遥一些小加工作坊曾用骡马肉假冒牛肉,并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工业盐,使平遥牛肉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类似的还有德州扒鸡、四川泡菜、温州乡巴佬等等,遭受“株连”的事件仍在不断出现。

    “这种担心有点多余,是对集体商标不了解。为什么平遥牛肉受‘株连’?主要是因为没有注册集体商标,没能对同类企业实行有效管理。”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顺德分析说。集体商标申报要求建立资质认证制度,同时对集体成员单位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其难度越来越大,核准周期加长,审查更加严格。集体商标注册成功后,商标持有人将对使用这个集体商标的企业“严格把关”,所有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行业制订的质量标准并经授权后才可以使用,否则一律出局。因此,在欧美一些国家,使用集体商标的产品更加受欢迎。市场对集体商标的信任来自严格的行业标准。

  “集团冲锋” 更显优势

    集体商标更大的威力还在于提高产业的规模竞争力。专家认为,使用集体商标不仅在于表明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共同的特征,而且有利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提升一个地区的整体品牌形象。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超过2000万,商标注册超过了220万。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不同的企业生产加工的同一种产品,都自创“牌子”。有多少家企业,就有多少个“牌子”。“牌子”众多并没有把产业做大做强。湖北省茶叶品牌上百个,至今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始终走不出“一流质量、二流品牌、三流价格”的怪圈。相反,江苏射阳大米协会去年开始使用集体商标“图识和文字”,“射阳大米”如今已进入上海、北京等大型超市,出口至日本、南非等多个国家。

    众多的中小企业无心也无力打造品牌,集体商标的使用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为集体商标是“由众多的自然人和企业组成一个行业协会或行业组织共同申请一件商标,并共同使用”。因其使用的特殊性,能够达到为产品节约成本,保护产业,创出品牌和规模效益的目的。申请注册集体商标最大好处是:在不改变单个成员身份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共同使用统一的商标把所有单个成员的生产经营能力有效地组合成集团,形成数量优势,在国内外市场上“冲锋陷阵”,显示规模效应。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