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商标为何叫不响

〖2005-9-13 14:24: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成
 
  最近,浙江温州市首批集体商标被打入“冷宫”的遭遇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报载,温州市于2002年出现的首批集体商标“永嘉教具”和“lucoa雷凯”,仅仅事隔三年,就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由温州市鹿城区眼镜协会牵头申请的集体商标“lucoa雷凯”,虽然实行前期免费使用,但从注册成功至今,还没有一家企业使用过。

  集体商标是指由工商业团体、协会或其他集体组织的成员所使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用以表明商品的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属于同一组织。集体商标只能由某一组织申请注册,申请时须提交使用管理规则,只供本组织成员使用。“章丘大葱”、“宁夏枸杞”、“南京盐水鸭”、“镇江香醋”、“佛山陶瓷”等即为典型的集体商标。

  我国很多地方的成功实践表明,注册使用集体商标益处多多。对于资金充裕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来说,当然可以自主“开小灶”注册商标创立品牌,而对于资金有限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来说,集体商标则无异于是填饱肚子、积蓄力量的上好“大锅饭”;把数量众多、规模不大、经营分散的小企业,集中捆绑在集体商标这只大船上共同创立品牌,可以起到整合资源、统一管理、提升区域行业整体竞争力的作用;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地方来说,集体商标还是推介城市的亮丽名片。提起盐水鸭,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古城南京。

  但企业为什么就放着好好的集体商标不用呢?其中固然有集体商标难以叫响、叫响了也不属于自己等诸多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怕信用受“株连”。由于集体商标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一旦个别小企业不守信用不严把质量关,出现了“一粒老鼠屎”,“一锅汤”都得陪着倒。“金华火腿”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浙江金华市某火腿生产商违规用“敌敌畏”浸泡火腿被媒体曝光后,金华火腿同比销量骤减了80%,超过50%的金华火腿生产厂停产,直接损失2000多万元。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大企业对集体商标视而不见,而小企业力所不及也忙着创品牌。

  解决集体商标面临的信用危机,还是要从严格行业标准、提高行业门槛入手。一些行业的质量标准不能多少年都一条线,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不断细化和调整。要对集体商标实行“动态管理”,废除终身制,实行年检,对不合格者坚决摘牌并公之于媒体。还要严格执行集体商标使用制度,对未得到授权而擅自冒牌的“李鬼”要坚决予以清除。

  集体商标不该这般受冷落,应该和驰名商标各得其所,共同为企业和社会前进助力加油。欣慰的是,“中国家电之都”广东顺德的有关部门,建议将“顺德家电”注册为集体商标实施区域品牌带动策略,并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将其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以提高顺德家电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