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如何摆脱被克隆尴尬
〖2003-6-11 12:58: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知名品牌被仿冒侵权和假冒伪劣产品恶意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轻者模仿商品名,重者仿冒包装,黑心者则干脆制假售假。一些知名品牌生产企业,特别是那些投巨资、历数年潜心研发主打产品的企业,其新产品刚投放市场即屡遭假冒伪劣产品轮番追杀,且一“仿”多年,损失十分惨重。
知名品牌难逃“仿”劫
有资料显示,今年3月,全国开展公安、工商、药监联合打假,仅安徽省、武汉市药监局就各查获假冒伪劣药品价值500万元,云南省查获558万元。不过,影响最大的恐怕要数轰动全国的湖南“蜂疗治癌” 制售假药案了,它波及20多个省市,历时近3年,涉案金额逾千万元,受骗患者雪上加霜,惨不忍睹。
在“李鬼”们的眼中,知名品牌自然是首选目标。在南京查获的一个制假窝点里,红桃K、昂立一号、脑白金、三九等著名商标的假冒产品应有尽有,目击者莫不叹为观止。
假如制售假药也可以评“之最”的话,那杭州市药监局破获的“复方丹参片”制售假药案恐怕要获“制假最疯狂”之“殊荣”了。该伙制假者老谋深算,躲在余杭一个地下工厂仿冒上海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复方丹参片”的包装、瓶贴、瓶封、外箱等,大肆进行无证生产经营,并私刻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公章、药品检验合格专用章和质量检验专用章等一整套印鉴,终以侵犯知识产权、假冒药品注册商标、非法刻制公章罪受到法律严惩。
然而有时穿上了法律“金刚衣”的品牌也难逃被“仿”厄运。如江西仁和集团的“伊康美宝”牌“妇炎洁”系列产品虽申报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19项专利,其中仅“妇炎洁”系列产品的外包装、外观设计、药用瓶外观设计和药用瓶瓶盖就获得3项专利,但仍然陷入了仿冒侵权和假冒伪劣产品的重重包围之中。陕西西安,江西新干、樟树,河南南 阳等多家医药企业竟相生产仿冒该产品,仁和集团因此损失惨重。
知名企业不仅受到外部假冒伪劣产品的围追堵截,而且还深受来自企业内部“李鬼”的困扰。据悉,仿冒者有的通过企业内部人员通风报信,掌握了知名品牌包装材料供应商的业务情报,盗用其图纸、模具,生产仿冒产品包装;而某些不具备职业道德的医药经理人,或通过跳槽带走原企业的营销网络和商业机密,制假售假,或脚踏两只船,真货假货一起卖………品牌生产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因此受到双层打击。 依照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虽然侵权行为大多由于不正当竞争受到了行政主管部门的依法查处,但被“仿”知名产品市场销售因此受到的重挫,是其合法生产企业很难在短时期内修复的。
假冒活动特征曝光
从对事实的分析中,笔者发现,医药知名品牌仿冒活动具有以下4 个特征:———采取不正当手段伪造药品生产文号,仿冒知名商品包装,擅自在“国药准字号”药品中添加违禁成分等,是其共同的手法。在此情况下,越是知名品牌和GMP认证企业,就越容易成为“克隆”对象。
———能捞一把就捞一把是造假者共有的心态。目前,仿冒侵权、制假造假的已从原来的“三无”公司发展到一些“三有”公司,他们在国家药品监管越来越规范,GMP认证最后期限越来越迫近的情况下,不惜铤而走险“赌一把 ”,有的甚至发展到了六亲不认、图财害命的疯狂程度。
———内外通气、相互勾结犯罪是其共同的发展趋势。
———低价倾销、乱中取胜是仿冒侵权和假冒伪劣产品共同的“利器”。它对社会造成的伤害是双重的:一方面使广大消费者深受其苦,另一方面严重损害了知名产品的信誉,挤占了知名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加了以知名企业为代表的所有正规生产厂家在品牌维护、专利保护、防伪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和维权打假的成本,并由此而产生许多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甚至威胁到知名品牌的生存。
多管齐下维权打假
知名品牌是社会经济的中坚,也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敲门砖。而混乱的市场经济秩序只会恶化全社会投资与消费环境,威胁其生存,严重阻碍其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应“四管齐下”,提高抗假能力,最大限度地摆脱仿冒侵权和假冒伪劣产品这一大“毒瘤”的阴影。
第一,以法律为武器,继续加大维权的力度,将打假作为企业长期的战略性任务。
第二,大力加强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保密工作,从各个环节入手,制定一整套严密具体的防范措施,切实提高企业自身的保护能力、紧急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市场运作安全。
第三,全面提升企业实力,做到“两手同抓”,即不仅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抬高产品技术“门槛”,而且要抓好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商业道德、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非生产技术性措施的改进。此外,还可通过采用电子商务、电子配送等IT手段,把假冒伪劣产品浮出市场的几率降到最低。在当今日新月异的“e经济时代”,医药 企业可借鉴或选择专卖店、连锁店等特许经营方式,形成新的医药市场格局。这对于有条件的知名品牌来说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连锁药店不仅价平,而且中间环节少,进货渠道专业、可靠,安全性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造假行为的出现。
第四,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普法宣传和培训,规范企业行为,强化商业道德,从根本上提高市场经营者的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厂、商携手,共同营造一个放心的投资与营销环境,让消费者充分享受到优质、有效、放心的药品,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