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未到 商标先行
〖2005-8-18 16:26: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成
要开拓海外市场,中小企业千万别小看知识产权问题,单单是一个商标,就足以制造头痛的麻烦。不过,商家们事先若做好功课,就可能有长期的收获。
在日前知识产权学院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法律专家举出一个例子,提醒本地企业:即使业务未到中国,商标也应该先在那里注册。
一家本地糕饼店就是这么做,成功解决了一个侵权问题。在它业务还没扩展到中国时,它就赫然发现广州有家糕饼店使用它的金字招聘(商标),一查之下原来是前雇员开设的。为了避免该律师面对不必要的麻烦,我们这里不提该糕饼店的名字。
该糕饼店最后采取行动成功阻止这个侵权行为。但是还有一个事情未能解决。它要使对方把商标从公司注册名称中去除,但这事并不容易办,虽然说它早已在中国注册商标。幸好对方实力弱,没多久就关门大吉,此事便告落幕。
另有一家外资婴儿椅厂商,它在中国让人代工生产,并与中国伙伴合作研发改进产品。但后来双方拉倒,它因此找上中国另一公司为它代工。没想到新的代工伙伴因此面对前代工伙伴的控告,原来前代工伙伴早已在中国为那些产品注册了专利。
所以,与人签约合作,知识产权属谁、谁能够用它都得明确下来。连与雇员的合约也得明确规定,并不断灌输员工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包括什么是能够接受、什么是不能够接受的行为。
在北京注册非常划算
知识产权学院(IP Academy)院长大卫卢埃林(David Llewelyn)受访时认为,知识产权问题并不容易解决,他对有些个案获得解决感到意外。中国有数以千计的法官,他们许多接触知识产权的时间不久,而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外,这类知识产权问题还得应用一些政治途径来处理。
但是,注册商标和专利权是必要的防御性工作,注册了之后就能够防止别人注册。给别人先注册了,就得面对与对方在商标属谁这问题上周旋的麻烦,成本也更高。
无论如何,大卫卢埃林认为,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商家只需要在北京一个地方注册就全面覆盖到,按人均成本是非常划算。
他也认为,中小企业比较好的做法是找个当地可靠的伙伴。传统上也许本地中小企业不习惯与人这么分享,但是“拥有某些东西的40%,总比100%拥有‘什么都没有’强。”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