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通信代码需慎防抢注

〖2005-8-15 9:58: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成
 
    今日有消息称新一代的中文通信符号――“中文通信代码”正式启用,据说自7月28日实施预注册以来已有10000个名称被注册。其全称为“电话、短信、网络、3G中文通信代码”, 是一种现代化的通信标识,开创性地将中文语言作为通信标识和商业沟通符号,搭建起了普通用户和商家之间的桥梁。但在目前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随着新代码实施,必然引起众多恶意抢注事件,对此,注册服务机构应该制定规则,加强审查,防止恶意抢注。
    
    正如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的大环境下,许多海外机构和个人恶意抢注知名企业商标,然后出售以获取利润或者打击竞争对手,给中国企业带了不小的损失。这自然有企业本身不重视申请注册保护的原因,但是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防止恶意抢注商标行为的机制也是主要因素之一。海信商标多番遭他人注册,就凸现了商标保护法和WTO规则本身的问题,一个毫不相干的企业申请某个商标竟然被批准,发生争端竟然无法取证、久拖不决,令人不解。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域名注册上,很多个人或者企业恶意注册其他网站或者企业的域名,妨碍了这些单位在网上做宣传和开展业务,其行为和抢注商标如出一辙,就是把企业在虚拟世界的“商标”抢注了,恶意出售或打击潜在对手。前几天,某市民就注册了国美域名www.guomei.com.cn,在网上公开标价出售。当然结果还算合理,法院判罚了该市民,令其归还域名。但是更多的情况时,企业被抢注域名后,往往不得不耗费很大的精力去讨回自己的无形资产。
    
    新的中文通信代码提供了类似商标、域名的新标识,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试想今天一个人直接使用中文名字,就通过中心服务器找到某个公司,不用再记忆繁琐的电话号码或者邮件地址了,企业开展业务就容易地多。但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某些企业或个人恶意抢注了其他知名企业的中文名称,利用别人的名气给自己做宣传或者干扰其他企业正常商业活动,就构成了对被抢注企业利益的侵犯。
    
    那么如何来预防不规范事件发生呢?笔者认为,首先是一个审查的问题。过去注册商标或者申请域名,不需要严格的公文审查,只要提交申请就可以,这给许多企业或个人恶意抢注提供了条件。对于新的“中文通信代码”,服务商应该加强身份验证机制,提交企业名称注册申请时,理应提供执照等正式公文,以证明申请者的真实身份。当然这肯定会降低注册效率,但是对于规范未来的市场是有很大好处的。其次,应该建立解决争端的机制,提高恶意抢注行为的成本,遏制违规事件的发生。从商标、域名争端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取证极其困难,西门子公司从来就没有标注“Hisense”商标的产品出售,竟然没有合理规则来判断谁是谁非。面对未来,新的标识处理争端的规则,理应根据事实,谁用在前谁拥有名称,恶意抢注一经确认予以严惩,打击侵权行为。如此,才能给未来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秩序。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