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伪商标是这样炼成的

〖2005-7-22 8:23: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新闻来源:北京现代商报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成


    北京市工商局日前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过程中发现,非法标注使用品牌产品厂家厂名厂址、将产品商标中相同部分单词的字号突出使用,已经成为商标侵权中的最新行为取向。典型案例统一企业遭遇困惑

  一家企业在香港注册“中国统一集团”,将“统一集团监制”某某产品中的“统一”两字放大加重,使消费者错以为是著名品牌“台湾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统一企业)的产品。为此统一企业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指控其实施了大规模的商标侵权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国统一集团”因为突出使用相同单词,被北京市工商局查处。政府说法商标侵权最新动态

  北京市工商局表示,非法标注使用品牌产品厂家厂名厂址、将产品商标中相同部分单词的字号突出使用,已经成为商标侵权中的最新侵权行为取向。因为香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因为名称相近相似而拒绝注册的程序,一些非法商人便选择在香港注册与品牌产品相似的商标,将产品商标中相同部分单词的字号突出使用,在消费者中造成此产品与彼产品同出一门的假象。市场状况品牌产品成为侵权对象

  怀柔工商分局年初对本区饮料市场进行检查时发现,三家企业在生产、加工或销售的啤酒包装箱显著位置突出使用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注册商标相同的“青岛”字样;或在啤酒包装箱及易拉罐上使用与青岛啤酒注册商标相似的“山永”字样,侵犯了“青岛啤酒”和“山水”商标专用权。同样遭到相似侵权和突出使用相同单词的商品还有苏泊尔、梦特娇等。

  另有一批知名品牌的商标在香港遭到“克隆”,如海尔、奥普、雅戈尔等,这些企业的商标被恶意注册登记为企业名称后,再打着委托代理、承制等旗号,在内地进行同类产品的生产、销售,非法赢利。北京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遭到侵权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品牌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减少或者缩短商品推广环节,利用其他已经得到高认知度商品的资源销售自己的商品,可以极大地减少成本,但是对于被侵权商家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