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产品为何叫不响
〖2005-7-21 11:18: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新闻来源:吉林日报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成
近几年,吉林省享誉中外的“通化牌葡萄酒”遭到造假者疯狂仿冒,使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饱受冲击。今年2月25日,“通化牌葡萄酒”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这样一来,不仅加大了“通化牌葡萄酒”在全国的保护力度,而且公司的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
对于驰名商标与著名商标的巨大作用,各界已经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截至目前,吉林省共注册有效商标2万多件,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化工、中草药、酒类和农副产品占60%以上。“一汽”、“敖东”、“新开河”、“东宝”、“白山”和“通化”6件商标,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此外,吉林省工商局还认定202件省著名商标,不但包括“长白山”、“李连贵”、“福源馆”等一批老字号,还有一大批如“修正”、“亚泰”、“铸诚”、“德大”等新兴者。加入WTO后,之所以省内市场波澜不惊,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吉林省企业拥有了这样一批有竞争力的商标。
尽管如此,从整体上看,吉林省企业的商标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商标运作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省注册商标数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与发达省份已经拉开档次。
6月份,山东省名牌万里行代表团来到吉林省,展示了包括海尔、海信、澳柯玛、小鸭在内的463种名牌产品。山东省自1993年开始实施名牌战略,逐渐形成了培育、发展、评价和保护为一体的名牌产品推进综合体系,并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享有较高美誉度的品牌,其中海尔、张裕、兰雁、耶莉娅等29个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名牌战略的实施,对山东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全省369家山东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利润总额165.3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26.7%,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经济发达省份已把实施商标战略,作为推动和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而吉林省一些企业的商标观念和商标工作,仍处于薄弱和较低层次上,致使一些名优产品的商标在全国叫不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发展注册商标,创造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上下功夫。”吉林省工商局商标监管中心主任田维成告诉记者,“商标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标志,而且是一项知识产权,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尤其是驰名商标与著名商标,能够起到引导市场的作用。拥有驰名商标与著名商标的多少,就相当于拥有市场份额的多少。磐石、靖宇等地生产的娃哈哈纯净水,如果不是冠以‘娃哈哈’商标,销路肯定不如现在好。”
吉林省的大米,品质和适口性,均在北方乃至全国享有盛誉。但由于大米生产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生产规模小、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存在异品同名和同品异名等多、乱、杂现象。企业之间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难以在国内形成叫得响的拳头品牌,直接影响了吉林大米的产品信誉、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对此,我省已经开始实施对大米品牌的整合。
同大米生产企业一样,制定和实施商标战略,争创名牌,已经成为我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实施商标战略,首先要指导企业争创名牌,培育可持续竞争优势。为此,吉林省工商局设立了《吉林省推荐认定驰名商标库》,近年内将在葡萄酒、啤酒、副食品、防盗门等行业,培育认定更多的省著名商标。通过商标,把企业的质量可靠、服务良好、技术先进等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和社会公众。
产品的质量、企业的效益和声誉,都凝聚在商标上。因此,要推动企业加强商标信誉建设,大力发展商标文化。一个人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所使用的商标,可以体现出这个人的生活品位、审美情趣、性格类型等个性特质;一个企业的商标文化,也可以反映出这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的精神风貌、商品的竞争能力等企业特质。所以,每个企业都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商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被仿冒侵权在所难免,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大力整顿和规范商标秩序,加强对商标使用许可商品或服务质量的监督,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实行跟踪保护,依法查处侵害驰名商标行为,维护驰名商标的信誉和形象。近几年,省工商局对省著名商标和“老字号”实行跟踪保护,使被抢注的“回宝珍”、“真不同”、“梅花鹿”、“庆岭(服务)”等商标得以撤销,有效遏制了驰名、著名商标被侵权的违法势头。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