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饭庄傍上“人民公社”
〖2005-7-14 10:07: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新闻来源:华龙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尔尔
吃饭时,你能重温人民公社时火热的大生产场面,盛稀饭用大面盆,上炒菜用大瓷碗。即使大口喝粥整得“呼呼”响,也不会引来旁人侧目。昨日,在南坪步行街,记者见识了这家与众不同的“人民公社”稀饭庄的风味。
饭庄就在南坪珊瑚小学斜对面。吸人眼球的是大广告灯箱,上有一红色壁画:一名30多岁的工人手执米斗,神采奕奕地从收割机内接运稻米。身后,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大生产场景,下方有“夺丰收,广积粮”的红色标语。
饭庄不大,两饭厅一厨房。进门即见前厅,上有10多盆稀饭,全部用大面盆盛装。稀饭品种有红苕、南瓜、绿豆、包谷等近10个。1元管饱,自己随便舀。
后厅内,有两座食客正在吃饭。有人大口大口喝粥。饭庄菜单,别出心裁张贴在墙上,1/3的版面仍是工农兵画像。部分菜品名称也有公社特色:如公社小面,贫民包子等。
食客李先生,年过六旬。“我是冲着‘人民公社’这块招牌来的。”他说,在这里他能很自然地回到那段历史,追忆年少时生活。“在那年代,一碗汤里能找到几十颗米,就觉得香得不行。”他决定下次带小孙子来,现场讲演“革命家史”。
食客中不乏时尚男女。“没什么理由,就觉得特别。”店内伙计称,该店本月2日才开张,因天气炎热,喝粥的市民很多,生意不错。
饭庄老板刘磊,未满30岁,涪陵人,开店前搞过广告设计。为何将饭庄命名“人民公社”?他坦承,此举就是借怀旧,创特色、找“卖点”。他称,因饭庄初创,许多特色还没做出来,
他向记者透露了近期规划:在房屋装璜上,将广泛收集“人民公社”时的宣传画、旧家具,尽可能还原历史。同时开发当时流行的菜谱,比如野蕨菜、腌制红苕尖等。还要统一服务员着装(工农兵服),传菜喊话用高音嗽叭等。
“我有信心把‘人民公社’做大,然后在主城各大步行街开分店。”刘称,本月5日,他已向国家商标局递交了商标注册申请。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