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雾里看花“傍”名牌

〖2005-7-12 14:44: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厦视在线消息:


    装修过房子的朋友很多人可能知道,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闽铝”这个牌子的材料,应该说这也是我们福建的名牌,可是最近,一些跟“闽铝”查不多的牌子,闹腾的闽铝特别心烦,比如闽丰、闽海、闽帮、闽银、闽一、闽华、闽豪等等等等。现在电视上很流行模仿秀,比如开心明星脸、超级模仿秀这些娱乐节目,都是模仿明星的长相、声音等等,可是一个名牌产品被人家模仿,这问题就很严重了,有人说,现在这种“模仿”名牌的行为,可以称为“傍”名牌。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遏制,首先受害的就是名牌产品和消费者,然后就是整个市场一起遭殃。
    

    福建 南平
     
    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是国家铝型材十强企业,其主打产品“闽铝”牌铝型材曾获得“部优”、“省名牌”和“国家质量免检”等殊荣,在铝材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然而,近几年,在福建省以及浙江温州等地相继出现了许多打着“闽铝”名号的铝材。今年4月23日,记者以买主的身份,暗访了浙江温州几家经销铝型材的商店。 
     
    经销商:南平铝厂(的产品)也是我们经营的,我们都卖,都是一样的,一个地方的。 
    
    记者:这是南平铝厂的? 

    答:闽和也叫闽铝,跟皮鞋一样有奥康皮鞋,康奈皮鞋,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地方的。 
     
     “闽和”与“闽铝”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它们却并不像这位老板所说的是同一个品牌。在与“闽和”铝材销售点相隔不到50米的地方,就是南平铝业公司“闽铝”牌铝型材的经销点。店老板告诉记者,“闽铝” 型材的厚度是1.4厘米,而“闽和” 型材的厚度只有1厘米,厚度不同,质量也就不一样,因此这两种型材每平方米的差价约30到40元。但普通的消费者往往看到这两个牌子名称相近,产地又都是南平,从而产生混淆,再加上价格的诱导,有些消费者买了便宜的“闽和” 型材,还以为用低价买了名牌。 
     
    专程到温州打假的南平铝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南平注册的铝业公司有闽丰、闽海、闽帮、闽银、闽一、闽华及闽豪等,它们的商标与“闽铝”极为相似,甚至包装、宣传广告、展示的样品都刻意模仿“闽铝”,从而造成消费者的混淆。由于这些产品是在南平以外的市场销售,给执法部门的打假造成了一定困难。 
    
    福建省南平市工商局公平交易科副科长 何其峰:我们实行属地管辖,违法事情发生地管辖。他在浙江销售,经销商营业证在浙江办理的,不是在南平办理的。比如闽海这家公司,营业执照虽在我南平办,他委托广东加工好了产品后销到浙江去,其他经销商帮助他销售,经销商在当地办执照,我们就没有管辖权。) 
     

    江西 南昌
     
    实际上,傍名牌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建筑业和某些具体产品上,就连一些餐饮连锁店也同样遭遇了“克隆的李鬼”。近来,光顾过南昌几家永和豆浆快餐店的消费者会发现,同样是永和豆浆,各家的服务质量和产品的口味却不一样。 
    
    消费者:初看起来是一家,但是好像不是一家。 

    记者:他有没有给你带来一种混淆的感觉? 

    消费者:当然有啊。 
     
    永和豆浆于1982年在台湾注册商标成功,1995年,永和豆浆集团在上海设立了弘奇食品有限公司大陆总部,发展连锁店。2004年12月初,上海弘奇食品有限公司派人到南昌调查,发现南昌有四家打着永和豆浆招牌的快餐店,调查人员分别对这些“冒名”店铺进行了侵权行为的取证。 
     
    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法务经理 谷东燕:侵权的总体情况,比较普遍的现象就像南昌一样,挂永和豆浆四个字的招牌,店面的一些装修,格调呀,非常的相像,就是模仿的。有的也冠以台湾中式美食的字样,实际上它跟台湾的永和豆浆一点关系都没有,基本上是这种状况。 
     
    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永和豆浆代理商首先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了位于南昌市象山北路115号的“新一代永和豆浆店”的侵权行为。2005年3月14日,南昌市东湖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新一代永和豆浆店”的商标侵权行为做出处罚决定,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经营行为并处罚款3万元人民币。但这样的处罚显然没有起到根本的作用,不久,“新一代永和豆浆店”更名为“现代永和”,继续营业。 
     

    一个名牌得到大众认可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而毁掉它,只需短短的一瞬。工商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傍名牌”现象从被发现至今已有三四年时间,之所以有空子可钻,是由于现行的《商标法》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办法》没能做到协调一致。
     
    江西南昌市东湖工商分局公平交易科副科长 王飞:大部分的恶意行为人,他钻了什么空子呢?我们国家很大,所有的商标不可能列入一个电子库,只能查到列入了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的。包括永和豆浆店,它也有这种情况。然后他注册一个很小的企业,比方说东湖某某某经营店,然后在使用的时候再打上永和豆浆店。 
     
    此外,“傍名牌”现象涉及到《企业登记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商标法》,但是与之完全对应的适用法律条文却找不到。由于目前合法仿造产品和非法仿冒产品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明朗,所以“傍名牌”尚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