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国际化 海尔收购美泰意在品牌升值
〖2005-6-30 8:40: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美国第三大家电厂商美泰公司近日宣布,海尔联合Bain Capital和Blackstone两家私人基金向美泰提交了收购请求,海尔除了出价12.8亿美元收购美泰股票外,还承诺承担美泰9.7亿美元债务,使得收购总报价达到了22.5亿美元。远远高于此前Ripplewood控股公司的报价。目前,美泰正在考虑海尔等公司的收购请求。有专家表示,近两年来发生的不断收购案,是中国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借壳上市还是品牌全球化策略
海尔对美泰表现出的收购兴趣再次证明中国公司正积极地在美国搜索收购目标。有专家表示,这将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然发展趋势。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中国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对中国企业来说,在国外设立“根据地”,成本颇高,并不一定划算,而收购,则是一条低成本的可行道路。
一位家电企业老总认为,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当地的知名品牌走出国门,是一种发展趋势,单从产品线和提升市场份额方面考虑,这桩婚姻很具互补性。
两年前,海尔的当家人张瑞敏曾公开提出过两个梦想:冲击世界500强和美国海尔3年内上市。如今,张瑞敏第一个梦想已经实现,而2005年是他和海尔实现第二个梦想的关键一年。
一位熟悉海尔的业内人士表示,海尔,尤其是美国海尔,一直想在美国上市。借助美泰公司曲线上市,不失为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方式。不过,一位长期从事跨国并购业务的人士对此表示担忧:由于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对美国资本市场的认识,并购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使风险更高。这位人士同时也表示,海尔借壳上市可能性很大,因为在美国主板上市的成本相当高。不过,他并不认为这次海尔收购美泰是捡了个大便宜。相反,自海尔收购美泰一事传出以来,美泰的股票本月14日在纽约股市以每股15.34美元收盘,上升0.66%。
中国企业谨慎迈出收购步伐
这一消息立刻引起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大家在为中国企业纷纷走向世界喝彩的同时也在担心。
“美泰其实是很老、很过时的品牌。”纽约的保德信金融集团高级分析师尼古拉斯·海曼如此评论美泰,“它就是那种老祖母用的电器。”海曼认为美泰的销售网络也不是很强,目前美泰已经从美国4大电器零售商的三个里面退出。这4大零售商占据了北美65%~70%的家电市场份额。
“吸引海尔的是充满诱惑的北美家电市场”,海曼说,“收购美泰,把美泰的商标变成海尔,能使海尔以最快的速度赶上世界知名品牌。如果能够成功收购,海尔在美国家电市场的份额将达到16%,进入美国家电制造商四强,并一举由低端品牌转入中端市场,与惠尔普、通用、伊莱克斯等并驾齐驱。”
“我预计今后这种并购还会出现很多。”美国国际经济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盟蒂·格雷厄姆说。格雷厄姆认为这确实显示了中国正在崛起的经济力量。一方面中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作资金后盾,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西方知名公司对中国企业的胃口。
不过,格雷厄姆指出,中国的企业不能过分地依赖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必须学会独立分析,因为商界的大并购案例以不成功者居多。“当时日本企业犯了很多错误,损失也相当惨重,”格雷厄姆用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购买美国企业作比较说,“希望急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不致犯下同样的错误。”
但迄今为止,海尔的相关负责人仍然坚持“对收购非常有兴趣,但是目前无任何最终决定”的说法,不愿透露任何细节。但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到,海尔集团已经着手和山东省政府以及一些大银行对美泰的财务报告、市场状况、品牌和配送网络等情况进行了细致研究。
斥巨资收购美泰,海尔的目标显然并不只有一个,而海尔目前不明朗的态度和国内外消息面所能给出的答案也不明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海尔已开始探索通过巨额收购达到快速晋级国际强势品牌的途径。如果收购成立,这显然是海尔长期奉行的品牌战略的一个重大转折。
相关连接:
美泰公司在去年的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名单上位列第361位。按上市公司市价计算,美泰是美国家电市场的第三大企业,位居惠而普和力诺国际之后,是一家年销售额达47亿美元的家用及商用电器企业集团。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拥有员工近1.8万名。但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市场份额下降、低劳动力成本企业的竞争等因素使得该公司遭遇了很大困难。和对手相比,美泰产品外包的步伐较为迟缓,只有12%的美泰产品是在国外生产的。
美泰公司成立于1893年,总部位于美国艾奥瓦州。旗下囊括了美泰克、Jenn-Air、Amana、Magic Chef、Admiral和Dynaty等白电和小家电品牌。美泰公司以生产真空吸尘器著称,但该公司近年来经营情况每况愈下,为了提高竞争能力,该公司还曾计划裁减其20%的管理人员,以期每年节省1.5亿美元的支出。事实上,美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进入中国,并于1996年9月以现金7000万美元联姻荣事达,持股49.5%。
近年来,由于生产成本过高,其业绩每况愈下,2002年2月,美泰全面撤出荣事达,而其主阵地北美市场的情况也愈加不妙。根据美泰同Ripplewood达成的协议,美泰目前至少有9.75亿美元的债务。美泰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韩国的LG电子以及美国本土的惠尔普。
(来源:国门时报E周刊 刘云波)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