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名品如何走出去
〖2005-6-14 10:10: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中国质量报消息:
日前,云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向社会公布了2005年云南名牌产品评价范围:化工、制药及生物制品、冶金、食品、机械、轻工、卷烟辅料及鲜切花等7个行业成为佼佼者。随着2005年云南名牌产品评价工作的启动,一个颇被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浮出水面:云南名牌,能否走出云南?又如何走出云南?
区域品牌亟须加强保护
截至2004年,云南省共有83家企业生产的99个产品获得云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其中有4个是中国名牌产品。这些名牌产品涵盖了云南省烟草、有色冶金、磷化工、机械等行业,不仅在消费者中认知度高,而且产量、质量、生产能力及市场销售额等已在国内市场乃至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云南省这99个名牌产品在推动当地经济增长方面正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并因此得到了经济学家的肯定。但他们同时指出,在云南本土现已涌出的这些名牌产品中,除“红塔山”、“云烟”、“红河”、“云南白药”等称得上是中国名牌外,其余大部分产品都还只是区域名牌,而且云南企业对区域品牌进行保护的意识也不是很强。
不久前,记者到云南红酒业有限公司采访,该公司董事长武克钢告诉记者:“几年前,一些商家及企业也都看好云南的酒业势头,但是经过5至6年的市场搏击,能成为知名品牌的却不多。当年云南的‘红河红’完全有机会做强做大,不幸的是,‘红河红’商标于2001年被省外一个自然人恶意抢注,并因此击垮了这个很有希望的品牌!”
对此,经济界人士疾呼:云南地域品牌再也不能被忽视!而这需要有志开创名牌的云南企业家,运用市场竞争意识和法律手段保护好企业或产品商标权。
资源产业成为制胜关键
长期以来,云南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的。投资增长,资产扩大,产品数量增加,效益提高。这种效益增长的方式使云南省一些企业管理者有了这样一种认识:数量可以增加效益。于是有些企业不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更不注重培育产品在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当年,在云南省颇具名气的“五朵金花”:“山茶”电视机、“茶花”汽车、“白玫”洗衣机、“兰花”冰箱、“春花”自行车,就是因为求量不求质、求一时市场效益而不求立足长远的技术创新,而一一凋零。
同时,“资源性产品不需创名牌”,也是云南省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根植于思想观念上的又一误区,他们认为资源性产品受资源量的局限,市场上供不应求,无须创名牌。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竞争中,名牌是一强大武器,它不仅能确保消费者的优先选择,更有高附加值来提升产品的“身价”。当年,云南省云锡公司生产的锡产品,因为享誉世界,产品进入各国除获得“免检”以外,售价还令人羡慕地比同类产品高出30%左右;今天,云南铜业集团生产的“铁峰牌”阴极铜,又因为质量好、声誉高,市场销售价在同类产品中一路领先。
为此,一些独具慧眼的经济界人士指出:云南最具优势的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该产业不仅是云南省“后烟草时代”的一大产业,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打造“中国名牌”的希望之所在。同时,由于云南生物技术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小,优势也就更大。因此,进一步加大云南生物资源产业的品牌开发力度,应该是云南名品走出省外的关键。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