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不求回报 国内企业奥运品牌利用率低
〖2005-6-11 2:12: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包括所有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所享有的专利权利,如奥林匹克标志(即“五环”标志)、“奥林匹克”、“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奥运”等名称。
国际奥委会要求各国家和奥运会主办城市在严格保护奥运会知识产权的同时,可以对奥运会知识产权进行市场开发。从历届奥运会看,奥运知识产权都转化为巨大的无形资产,成为解决奥运会经费的主渠道,约占全部收入的60%。但是,有业内专家提出,曾经获得奥运知识产权权利人授权的国内企业,对奥林匹克相关知识产权的利用率还十分低下。
来自山东的一家服饰企业是雅典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赞助商,该企业还是中国奥委会6大顶级合作伙伴之一,在雅典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上,中国奥运代表团所穿的红、白、米三色搭配的礼服即是该企业的产品,但知道此事的人却并不多。由于奥运宣传没跟上,几乎没有人关注中国奥运代表团的礼服是哪家企业提供的。以致企业1000多万元的奥运赞助费收效不大,这个结果显然有违企业的初衷。
本该是这家企业打造国际化品牌的机会,但没有利用好奥运知识产权,发挥赞助商的功能。目前,国内众多获得奥运相关开发权的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家企业的疏忽不只是一例个案,国内企业在利用奥运知识产权方面确实还有一段路要走。”专家这样认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张月)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