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蟹节”到“蟹周边”,长兴县的“中国河蟹之乡”卖的不止是蟹

〖2025/10/20 8:11:27时〗 白兔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信息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信息整理编辑:紫藤
 
        “蟹肥膏满”是丰年。位于太湖西南岸的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洪桥镇,有着“中国河蟹之乡”的美誉,这里的河蟹“个大体重、蟹黄肥厚、肉质细嫩、味美鲜甜”,目前已形成2.2万亩养殖规模。2003年,“漾荡”商标获准注册,2021年,入选“长兴鲜”区域公用品牌。    

        从昔日分散养殖的“无名蟹”到如今拥有淡水渔业“品字标”等诸多荣誉的“黄金蟹”,背后离不开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对商标品牌的精准培育、严格保护。  

        精耕培育  推动抱团共赢    

        上世纪90年代,洪桥镇农户钱金元产生了在当地养殖河蟹的想法。在考察市场和养殖技术后,他在家乡太湖村租下100亩低洼田,带领村民开启了河蟹养殖之路。之后,依靠养蟹富裕起来的村民越来越多,养殖河蟹成为太湖村的主导产业。但分散养殖缺乏统一标准,河蟹品质参差不齐,“好蟹卖不出好价钱”成为常态。为改变这一局面,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及时与当地政府对接,从商标注册等环节入手,聚力品牌培育与质量提升。    

        2002年,在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由洪桥镇人民政府出面,统一土地流转,成立了长兴洪桥漾荡牌河蟹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以农民养殖场为主体,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将原来分散养殖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2003年,“漾荡”商标获准注册,为该合作社的品牌化发展奠定基础。依托商标影响力,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引导企业紧跟时代潮流,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模式,仅2024年线上年销售额就达2000万元。  标准引领  夯实品牌根基    

        “商标不是终身荣誉,品质才是金字招牌的底色。”瞄准这个目标后,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适时引导以长兴洪桥漾荡牌河蟹专业合作社成员等为主要力量的养殖户实施了规模化生产、生态化养殖、精致化管理、数字化提升、品牌化经营等一系列的“精改造、微提升”动作。    

        为推动产业标准化升级,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县相关部门,指导洪桥镇牵头制定了“长兴漾荡河蟹”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从苗种选择到养殖管理形成全链条标准体系。通过“全域普查建库、严抓品质管控、闭环管理推进”三步法,“长兴漾荡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模式从单一的河蟹发展为蟹虾套养、蟹鱼套养等多种生态混养模式。    

        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该产业实现产量、价格、效益“三个翻一番”:河蟹亩均产量从55公斤升至110公斤,价格从每公斤35元涨至125元,亩均效益从4000元跃升至1万元。    

        为有效避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假冒侵权行为,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还建立政企协作机制,畅通线索举报渠道,全链条打击侵权行为,为河蟹品牌保驾护航。  赋能增值  厚植商标红利    

        近年来,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以商标品牌为纽带,根据近年来消费模式的变化,推动“商标+产业+文旅”深度融合,持续释放品牌红利。    

        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当地洪桥镇人民政府以河蟹产业为热点话题,围绕本土水乡肌理,在延续村庄特有的浙北民居建筑风格下,创新农文旅整合表现形式,将“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原则充分贯彻和落实到乡村振兴中,从单纯的“卖蟹”向“卖生活体验”改变,打造新型农旅综合体,不断深化农旅融合,扩大“漾荡之旅、蟹逅洪桥”全域农文旅品牌影响力。依托“河蟹节”金名片,向外招引“蟹周边”休闲三产,目前已招引水上休闲、高端垂钓、露营为主营业务的农文旅融合类项目13个,总投资额达7.8亿元,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千余人。    

        眼下,洪桥国际水上运动中心、小西洲营地、东王村云梦小镇、牧恩房车营地等多种生态农旅项目落户洪桥镇,太湖特色渔村、休闲渔业基地、太湖风情美食一条街等项目串联成线,洪桥镇涉渔农村旅游如火如荼开展,蟹农们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如今,洪桥镇2.2万亩蟹塘年产河蟹1800余吨,年产值超2.3亿元,河蟹产业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56%以上,河蟹在现代渔业生态化、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上,破译了生态富民密码,正在为加快湖州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通讯员孙建新  郭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