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假冒品牌箱包、电动车电池等,公安部公布多起打击侵权假冒犯罪典型案例
〖2025/10/14 8:08:44时〗 白兔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信息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信息整理编辑:咖啡
日前,公安部公布多起打击侵权假冒犯罪典型案例,涵盖制售假冒品牌箱包、假冒伪劣香氛产品、假冒品牌电动车电池以及假冒品牌电视机等多种案由,切实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有效保障了群众消费安全。
在辽宁公安机关侦破孔某等人制售假冒品牌箱包案中,2020年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孔某等人长期进购皮料、五金、包装纸盒等原材料,组织生产、加工假冒品牌箱包,并通过下游多个销售团伙利用电商店铺、线下门店等途径向外销售。2025年4月,辽宁省本溪市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44名,捣毁犯罪窝点30个,打掉犯罪团伙4个,现场查获假冒品牌箱包4万余个,五金、外包装盒等10万余个,假冒品牌皮料150卷,半成品皮片5万余片,涉案金额1亿余元。
在上海公安机关侦破黄某海等人制售假冒伪劣香氛产品案中,2023年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黄某海等人在未经权利人企业授权许可的情况下,设立制假窝点,选用劣质香精、蜡材为原料,组织工人生产假冒品牌车载香薰、扩香器、香氛蜡烛等产品,贴标包装后由下游经销商通过电商店铺等方式向外销售。2025年4月,上海市虹口区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捣毁犯罪窝点7处,现场查获假冒伪劣香氛产品9400余盒、香片6000余片,涉案金额4500万元。
在安徽公安机关侦破王某国等人制售假冒品牌硒鼓案中,2025年6月,安徽省滁州市公安机关根据权利人企业举报线索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捣毁犯罪窝点7处,现场查获假冒品牌硒鼓2.3万套、配件及包材8.6万件,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经查,2024年7月以来,犯罪嫌疑人王某国等人通过网络购买大量低价硒鼓,组织人员将原包装上的品牌标签除去,再粘贴上知名品牌标识,按照不同型号对应包材进行封装后,通过电商店铺对外销售。
在重庆公安机关侦破杨某某等人销售假冒品牌电动车电池案中,2025年5月,重庆市綦江区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线索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捣毁犯罪窝点4处,打掉犯罪团伙3个,现场查获假冒品牌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电池3.26万只,假包装材料4400余套,白板电池1300余只,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经查,2024年9月以来,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等人利用在某品牌电源公司工作的便利,勾结他人非法生产无任何标识的白板电池,贴标后将假冒电池混杂在正品中向外销售。
在四川公安机关侦破卢某林等人假冒品牌电视机案中,2025年6月,四川省成都市公安机关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捣毁犯罪窝点5处,现场查获假冒品牌液晶电视机302台、假冒注册商标标识3.1万套,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经查,2023年1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卢某林等人在未经权利人企业授权许可的情况下,设立生产窝点,购进液晶电视机零配件,通过贴标、置入已破解的品牌电视机内置程序和电子商标等方式组装生产假冒品牌电视机,后开设多家电商网店向外销售。
据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紧密结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和“昆仑”系列专项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活动。工作中,各地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对提振消费牵动性强、增长空间大、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依法严打侵权假冒犯罪,强化破案攻坚,形成强力震慑;协同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推进涉消防产品、城镇燃气、电动自行车安全等“一件事”全链条治理,推动构建闭环监管机制。今年以来,全国共立案侦办相关刑事案件1.4万起,集中侦破一批重大案件,打掉一批职业化犯罪团伙,摧毁一批跨区域犯罪产业链条。(记者 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