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为数据知识产权颁发2.4万张“身份证”
〖2025/9/25 8:17:10时〗 白兔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信息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信息整理编辑:悠乐
累计发证2.4万张,占全国七成左右;完成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创汇103万元;推出“数据知识产权贷”金融产品,231家企业获得增信融资84.9亿元,单笔最大金额2亿元……9月23日,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小云在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以来,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在全国率先开展改革试点,创新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以“五步走”走出了一条保护数据权益、促进数据流通、实现数据价值、激活数据潜能的新路子,为全国数据基础制度构建贡献了“浙江方案”。
颁发“身份证” 激发新动能
当你开车使用导航,实时路况分析的背后,有它;当你在医院体检,AI辅助诊断医学影像的基础,有它……数据知识产权就在我们身边,蕴含着无限价值。然而,数据价值如何挖掘、挖掘了算谁的?这些问题一度影响了数据潜能释放。
为了破解难题、挖掘“富矿”,浙江省人大在全国率先将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写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两部法规,明确对数据知识产权开展登记,登记证书作为数据集合持有的初步证明和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权益保护的初步凭证。通过为数据知识产权颁发“身份证”,数据处理者权益有了保障,创新有了动力。
发布会上介绍,浙江自2023年6月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以来,已吸引全国27个省(区、市)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提交申请5.8万件,发证2.4万张,占全国七成左右,浙江日益成为数据创新的“优选地”和“活力源”。
搭建“大平台” 开辟“新路子”
为了让数据知识产权更好地流通复用,浙江省打造了“数知通”平台,将其与浙江、上海、深圳等数交所共27个交易平台打通,吸引入驻近200家专业数商。同时,推行“运用意向精准推送、市场资源及时对接、转化通道个性定制”的服务模式,形成“企业下单、平台派单、数商接单”的市场运营生态。
谢小云介绍,自2024年4月“数知通”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推送意向信息7479条,落地运用1792件、金额53.5亿元,达成率约24%。杭州某科技公司在平台的撮合下,于上海数交所完成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成交金额60万元;杭州某数据服务公司的数据知识产权完成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创汇103万元。
依法获取、经过一定规则处理、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集能否顺利变现影响着数据处理者进行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积极性。为此,浙江省先后创新交易、许可、增信融资、资产入表、作价出资(入股)、保险、证券化、联盟共享等10种转化方式,让数据知识产权价值变现更有门路,累计实现直接转化金额93.23亿元,约占全国的七成。
这些实际成效从一组数据中可以鲜明感知。浙江省知识产权局会同省金融监管局推出“数据知识产权贷”金融产品后,231家企业获得增信融资84.9亿元,单笔最大金额2亿元;目前已有117件数据知识产权完成数据资产入表,涉及金额4721万元;瑞安某科技公司运用甘蔗销售分析数据作价入股,占股20%,做到了“一根甘蔗甜了两回”……
塑造“好场景” 构筑“防护网”
嘉兴某科技公司对切割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分析计算,形成智能工艺数据知识产权,帮助全国1万多台数控切割机提高运行效率;温州瓯海某制造业企业研发包装行业全产业链数据知识产权,助力4.6万家包装企业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流通与消费全链条降本增效,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浙江在智能制造、数字农业、智慧交通、文旅融合等方面塑造了一批数据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发展典型场景,推动数据赋能发展。
记者从发布会上还了解到,为确保数据安全合规,浙江省建立了“源头存证+审查规范+全程上链”的审查机制,与公检法机关建立协同保护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放大数据知识产权改革优势,加快打造‘企业登记有意愿、评估定价有标准、转化运用有通道、价值实现有场景、权益维护有保障’的数据知识产权生态,推动数据知识产权赋能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谢小云表示。(记者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