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局:让带有欺骗性的商标无处遁形

〖2025/9/9 7:59:23时〗 白兔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信息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信息整理编辑:咖啡
 
        “山里来的土”鸡蛋、“0添加西”梅、“120W”充电器……商标藏心机,让人眼迷离。近期,媒体曝光个别经营主体玩弄文字游戏,将商标与商品、商标与广告宣传用语、商标与商品包装装潢等搭配使用,诱导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等特点产生误认,引起广泛关注。

  商标局高度重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商标领域问题,不断加强对带有欺骗性的商标的专项治理,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理念嵌入治理全过程,加强治理要素的集成和协调,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下大力气严格规制利用商标欺骗误导公众的行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政策务实  举措有力

  “将带有欺骗性的标志作为商标使用,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对其他竞争者具有不公平性,同时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造成对公共利益的损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晓青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标志不仅不能作为商标申请注册,而且禁止作为商标使用。

  在商标注册端口,商标局制定了《带有欺骗性的商标审查审理指导意见(试行)》,深入研究利用商标误导消费者的隐形手段及其欺骗性表现形式,重点关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日用品、生产资料等领域商品;及时启动商标审查审理指南修订,有针对性地增加误认规则,以及商标名称与指定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务名称组合,容易使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原料、成分、质量、内容等特点产生误认的商标等案例,以进一步严格审查标准、统一审查尺度。

  在严把审查授权关的同时,商标局还建立了有效的排查处置工作机制,对媒体曝光的带有欺骗性的注册商标及时排查处置,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对肉、蛋、奶、米、面、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食品类重点领域的注册商标主动开展排查、持续研判处置。截至今年7月底,商标局累计排查商标10.4万件,对“一品牛”“树上熟”“老灶煮”等939件带有欺骗性的注册商标宣告无效。

  近年来,商标局通过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紧密协作,有效严格规制带有欺骗性的商标。就案件移送、商标后期使用中存在违法情况的执法依据等议题,商标局多次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开展研讨交流,不断强化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线索共享。商标局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向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转送案件线索,商请协助核查商标实际使用中是否存在已造成相关公众误认的违法事实,目前已转送案件线索4条,涉及商标65件;对地方查处的带有欺骗性的商标予以依职权无效宣告,及时处置涉嫌误导公众的“盘氏瑶医”“福亿博18-16-18”等商标22件。

  在规制利用商标欺骗误导公众的行为工作中,商标局坚持精准施策,在个案处理上把握好利益平衡,既严格规制带有欺骗性的商标,体现“零容忍”的态度,又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实际的原则,充分考虑商标实际使用状况、使用历史、相关公众的认知状态、商标注册人的主观状态等因素,对注册使用时间较长、已形成稳定市场格局的注册商标的处理更为审慎,维护已经形成和稳定的市场秩序,助力诚实守信经营主体提振发展信心,护航实体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商标局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格规制带有欺骗性的商标,以典型案例传导示范效应,减少了类似商标注册申请。”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孙志峰表示,服务机构在实务中切实感受到商标局坚决打击带有欺骗性商标的决心。

  商标局高度重视打好“组合拳”,通过采取无效、异议、撤三程序一体化治理,与市场监管、地方知识产权管理等部门良性互动等措施,在规制通过商标实施虚假描述等欺骗误导公众的行为工作中,实现了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综合施策  标本兼治

  自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实施《系统治理商标恶意注册促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来,商标局持续将打击带有欺骗性的商标纳入商标恶意注册行为一体治理。截至今年7月底,商标局已累计依法驳回易使消费者误认的商标注册申请近100万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持之以恒抓好带有欺骗性的商标治理,不断净化商标注册与使用环境。”商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商标局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严格规制带有欺骗性的商标作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细落实;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全力配合司法部推进商标法修改进程,推进商标法实施条例等配套法律文件修改,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为了强化治理质效,商标局将加紧完善商标审查工作机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问题,依法依规处置;严把商标注册审查授权关,健全审查标准,创新审查规则,管住、管好民生领域商标注册,从源头上打击带有欺骗性的商标;及时研究解决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提高严格规制带有欺骗性商标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规制利用商标欺骗误导公众的行为,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据介绍,商标局将把严格规制带有欺骗性的商标作为打击商标恶意注册的重要任务之一,与打击商标恶意抢注、囤积、恶意撤三等开展一体化治理;加强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信息共享,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宣传,引导申请人正确申请和使用商标,着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良好商标注册生态。(记者  王国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