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知产动态速写

〖2025/8/25 8:22:40时〗 白兔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信息来源:中华商标杂志  信息整理编辑:紫藤
 
        重点关注(SPOTLIGHTS)

        IPC  of  SPC  Clarifies  the  Standards  for  Reviewing  the  Defense  of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echnical  Secret  Infringement  Cases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明确在侵害技术秘密案件中自主研发抗辩的审查标准

          日期:2025-08-13

          重庆建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某公司)主张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中的转子、叶片等核心部件的设计参数为其技术秘密。冉某、罗某某、张某从建某公司离职后,相继入职常州康某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某公司),在其研发部和技术部工作。建某公司发现康某公司产品从外观设计到内在布局与建某公司的产品一致,且相关零配件的公差系数与建某公司图纸设计也完全吻合,遂以侵犯技术秘密为由诉至法院,并要求冉某、罗某某、张某以及康某公司、销售商渝某公司五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共计100万元。一审法院认可了康某公司提出的自主研发抗辩,认为被诉产品所涉技术信息源于康某公司在涉案前的自主研发,不构成技术秘密侵权。建某公司不服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在二审中认为,首先,康某公司虽称被诉侵权产品的技术最早来源于西安某大学,但未能提供相关图纸的原件或电子文件。其次,审查认定康某公司的自主研发抗辩能否成立,不能仅审查同类产品在三人入职前是否已有批量生产销售,还需证明在三人入职前生产销售的同类产品与当前被诉侵权产品的结构、参数等技术信息构成实质相同。第三,从康某公司提交的研发资料完整性、图纸和作业指导书之间信息对比的合理性、提交时间的延迟程度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合常理的疑点。
          
          据此,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建某公司作为涉案商业秘密权利人已经完成涉案商业秘密被冉某、罗某某、张某、康某公司侵害的初步举证,而康某公司关于被诉侵权信息系其自主研发的抗辩主张不能成立,并撤销一审判决,改判康某公司、冉某、罗某某、张某立即停止侵犯建某公司的商业秘密,并连带赔偿建某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100万元。

          资料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

          新闻链接:https://ipc.court.gov.cn/zh-cn/news/view-4565.html

          Guangzhou  Internet  Court  Releases  Ten  Typical  Cases  on  Digital  Disputes  Involving  Sport  Dispute

          广州互联网法院发布涉数字体育纠纷十大典型案例

          日期:2025-08-15

          广州互联网法院此次发布的10起典型案例具体如下:

          1.某网络公司诉某计算机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明确截取赛事精彩片段制作GIF动图传播构成侵权

          2.某网络公司诉某传媒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直播境外第三方体育赛事画面构成对区域专有使用权人广播权的侵害

          3.某网络公司诉某科技公司侵害作品广播权纠纷案:直播平台在热门体育赛事直播侵权中应负更高的注意义务

          4.某科技公司诉某网络公司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具有独创性的电竞赛事直播节目构成视听作品

          5.某科技公司诉某贸易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未经授权演绎自运动员肖像的表情包构成美术作品的仍不得擅自传播

          6.甲诉某商务公司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  时事报道中合理使用运动员肖像不构成侵权

          7.某乙诉某信息公司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使用运动员姓名、肖像用于商业推广构成侵权

          8.某体育公司诉某发展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未经许可公开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体育赛事照片构成侵权

          9.某运动公司诉梁某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擅自录制他人享有著作权的运动课程视频售卖应赔偿

          10.某体育公司与某科技公司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以事实为基础发表维权声明不构成名誉权侵权

          资料来源:广州互联网法院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JcqjGanxYoSZOqKLnOEeQ

          https://mp.weixin.qq.com/s/32vwbqeeEKOXYd96gQrSfg

          Zhejiang's  First  Case  Involving  th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AI  Technology:  Using  AI  Tools  to  Generate  Fake  Rednote  Product  Review  or  Experience  Sharing  Notes  Constitutes  Unfair  Competition

          浙江首例涉AI技术商业化应用案:利用AI工具生成虚假小红书种草笔记构成不正当竞争

          日期:2025-08-13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行吟公司)是小红书平台的运营者,被告合肥名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名某公司)、合肥欧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某公司)运营的AI写作工具提供笔记文案自动生成服务。杭州木某互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木某公司)则提供该AI工具的下载服务。行吟公司发现部分用户利用该AI写作工具在小红书平台发布虚假种草笔记,遂以不正当竞争和著作权侵权为由诉至法院。一审认定不构成著作权侵权,但构成不正当竞争,名某公司、欧某公司、木某公司就不正当竞争部分向杭州中院提起上诉。

          杭州中院二审认为,行吟公司基于真实可靠的平台种草内容生态不断获取用户流量和用户粘性,由此获得的正当商业利益和形成的竞争优势,应受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名某公司和欧某公司运营的AI写作工具中包含“小红书种草文案”等服务模块,明显是以小红书特定场景作为应用层,该AI写作工具在相应模块中宣称可以“帮你生成复合小红书调性的分享文章”等,并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并一键创作虚假种草内容,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诱导性,其行为难为善意,此外该AI写作工具向用户收取费用,与免费AI软件相比应履行更高的注意义务。名某公司和欧某公司未采取合理、必要措施,未尽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其行为将影响小红书平台用户体验,消费者、品牌商将降低对小红书平台种草内容的信赖程度,对小红书平台的竞争利益造成实质性损害,构成不正当竞争。由于该AI写作工具除被诉功能之外还有AI绘画等通用功能,在案证据不能证明木某公司与名某公司和欧某公司存在共同侵权的故意,不应承担连带责任。最终法院认定侵权成立,酌定名某公司和欧某公司赔偿行吟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10万元。

          资料来源:网易

          新闻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K6SLM7QM051187VR.html

          其他新闻(OTHER  NEWS)

          The  General  Office  of  CNIPA  issued  Notice  on  Prioritizing  the  Promotion  of  "Double  Five-Star"  Patents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A  Batch  of  Patent  Industrialization  Projects,  to  further  advanc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existing  patents  from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发布《关于重点推进“双五星”专利转化运用  加快实施一批专利产业化项目的通知》,进一步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转化对接

          NCAC  released  the  9th  copyright  protection  warning  list  of  key  works  in  2025,  including  This  Thriving  Land  and  20  other  works

          国家版权局发布2025年度第九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含《生万物》等21部作品

          National  Data  Administration:  China  accounts  for  60%  of  the  global  total  AI  patents,  with  continuous  breakthroughs  in  fields  such  as  humanoid  robots  and  smart  terminals

          国家数据局: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不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