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运会内外,知识产权天团现身……

〖2025/8/11 8:15:47时〗 白兔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信息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信息整理编辑:紫藤
 
        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在赛场上翩翩起舞;当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身份的青神竹编被编织成承载荣耀的奖牌盒——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下称成都世运会)不仅是运动健儿大显身手的竞技场,更成为展现中国知识产权实力的窗口。赛场内外,科技创新的专利成果与匠心传承的非遗技艺交相辉映,共同书写着知识产权赋能国际赛事的新篇章。

  由“镋钯”机器人、“小吒”机器人等20余款智能机器人组成的“机器人天团”令人瞩目,它们化身多重角色,为赛事保障与智慧服务注入科技创新的活力。

  在啦啦队集体舞蹈表演团队里,一款顶着巨大“萌脸”的双足机器人,不仅能跟随音乐节奏跳出精准舞步,还会不时用歪头动作、“wink”表情与人进行互动。这款身高约1米、体重约30公斤的机器人名叫“镋钯”,由成都兴锦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它不仅是“成都造”的骄傲,更是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它从运控算法、核心模型到本体设计,都由我们自主研发。”成都兴锦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宣传负责人田敏介绍,“镋钯”的核心技术在于其自研的“小脑”——仿生步态运动控制系统,它使“镋钯”不仅能完成上下蹲起、快速转向、变速行进等高难度动作,还能与多个同伴保持精确队形与同步动作,这正是其能在成都世运会上承担高难度啦啦队集体舞蹈表演的关键。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小吒”机器人同样创意十足。这款拥有可爱哪吒造型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完成表演,更能踏着“风火轮”,“走进”世运村,为各国运动员和来宾提供智能导航导览服务,展现成都科技的温度与实用。

  科技感与实用性并存的“黑科技”同样存在于赛场内外一些不起眼的角落——在世运村的道路边,绿色智慧厕所已就位。

  中和青山厕所科技(四川)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际鹏介绍,这款“环宝侠”绿色智慧厕所不需要下水道、化粪池,实现了人体排泄物就地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并加以资源化循环利用。

  “从微生物菌群到设备材料,从系统算法到运维模式,我们建立了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徐际鹏表示,中和青山厕所科技(四川)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专家,组建技术和管理团队,发挥多学科、跨行业的人才复合优势,锚定“厕所革命”,持续研发创新,目前已拥有60余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70%。

  服务赛事的“智能尖兵”背后,是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持续投入。据统计,成都围绕此次世运会推动落地的88项科技产品,覆盖智慧安防、低碳建造等33类应用场景,多数搭载自主研发技术,形成了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矩阵。这些创新成果不仅能够为赛事高效运转提供保障,更可以通过成都世运会的舞台,展现中国在智能装备领域的知识产权实力。

  与此同时,竹编、川剧等非遗技艺通过创造性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以特许商品等形式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简约而不简单、粗犷而不粗糙、兼具传统与现代美感的青神竹编奖牌包装盒同样受到关注。青神竹编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金名片”。这款竹编奖牌包装盒融入了十字形编织法、人字形编织法、六方形穿花编织法,从篾条的尺寸规范到穿花的角度把控,每一道工序都是世代传承的智慧结晶,传递的是四川原汁原味的地理标志和非遗文化。

        由元隆雅图打造的“蜀宝”与“锦仔”川剧瑰宝摆件,以双面翻转的玩偶设计,将川剧变脸中“动静相宜”的艺术特点巧妙呈现。这款摆件会作为颁奖纪念品,礼赞运动员拼搏精神,承载着让世界认识巴蜀文化的使命。随着全球运动员将这一纪念品带向世界各地,川剧这一千年文化的魅力也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从科技感十足的智能机器人到匠心独运的非遗技艺,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实根基,让前沿科技闪耀智慧光芒,让古老技艺焕发时代光彩,两者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这场盛会的独特魅力。成都世运会正以创新为笔,以文化为墨,书写着中国智慧赋能全球赛事、连接世界文明的新篇章。(记者  黄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