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低空经济,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多远?
〖2025/5/24 8:35:04时〗 白兔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信息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信息整理编辑:悠 乐
编者按
当下,低空经济加速起飞,其以高新技术为“底盘”的特质,使得如何以知识产权为行业“添翼”,成为一道必答题。本报深入低空经济产业园区与企业,剖析“延庆样板”,聆听专家声音,关注企业创新,展现知识产权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当你登上八达岭长城之巅,流连于崇山峻岭的壮观景色时,天空中一架无人机缓缓降落,一份冰爽饮料“飞”到你的手中。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片段,而是我国发展低空经济中的一个真实场景。
从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全国两会将“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低空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到近两年低空经济热度持续高涨,各地争相打造“低空之城”,各路资本密集涌入,低空经济蓄势起飞。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技术飞入现实
八达岭长城景区的无人机不仅是运送物品的“挑山工”,还能化身“环卫工”将废弃物运送至指定回收位置。
长城西北方的八达岭机场上空同样繁忙,不仅有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同款飞行体验、驾照培训,还有空中游览、高空跳伞、低空研学、无人机飞手培训等。与文旅产业的巧妙联合,拓展了低空经济的消费场景,催生出低空旅游新业态。
在交通领域,无人机同样大显身手,在龙庆峡景区、京礼高速等地辅助人流和车辆巡查。交警通过无人机实时回传的画面快速预判交通状况,借助无人机喊话及时提醒驾驶员,高速通行效率明显提高。
当下,无人机正以高科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着人们的“飞行梦想”,也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的特点。其不仅涵盖从飞行器设计制造到飞行服务、数据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环节,还广泛涉及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直升机等多种航空产品的应用。这些产品与技术在农业、物流、交通、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展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了全新的经济模式。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不仅重新定义空间利用的新维度,更加紧融合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新消费模式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引领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经济形态的深刻变革。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凭借相对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链原材料供给、软件设计、关键零部件制造、整机装配和服务配套等上下游环节基本完备,产业发展基础较为扎实,正处于快速发展前期。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低空经济研究课题组发布的《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我国低空经济正通过产教融合机制构建起独特的产业生态,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创新需求深度融合,推动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与产业规模化发展,这些产教融合载体通过多种措施实现了资源高效整合。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还离不开政策创新与产业生态的深度耦合,许多城市通过构建“制度先行+全链布局”的协同模式,形成了政策引领产业、产业反哺制度的良性循环,显著提升了生态协同能力。
“延庆样板”集链成势
上述报告显示,北京市作为“聚合生态协同型”低空经济城市,依托中关村(延庆)低空技术产业园集聚产业链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整合无人机整机制造、低空智联网等环节,产业链企业占比超3.1%,通过政策支持与科研优势,打造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双驱动的标杆城市。
在延庆区上空,有着374平方公里、净高1098米的优良空域环境。“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延庆发展无人机产业的底气所在。”北京市延庆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中关村科技园区延庆园管理委员会)副局长张伟表示,“在这样的优势条件下,我们精益求精,不断健全服务、完善配套,为无人机翱翔天际保驾护航。”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延庆区不断优化成果转化机制和产业组织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吸引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形成无人机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已成功构建起涵盖无人机研发、生产、测试及应用的全链条低空技术产业体系,超百家无人机企业汇聚于此,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在城市综合治理、生态环保、文物保护、文旅体验、物流配送、农林植保等六大类应用场景开展20余项业务,全力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首都低空技术应用“延庆样板”。
在园区内,北京远度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远度科技)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产品正在量产中。作为第一家落户园区的无人机企业,远度科技的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专注于无人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的研发、生产与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
“园区的硬件、软件条件,以及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我们迅速发展壮大。”远度科技知识产权经理李春玲告诉记者。占地5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8.7万平方米的园区内,拥有国内首个检测中心、全市首个飞服平台,无人智能产业数字化生产基地……飞前有检测、飞后有监管,全周期服务保障让低空经济企业实现安心飞、放心飞、舒心飞。
“园区管委会不定期开展线下一对一的企业服务和线上辅导,对公司在无人机行业、高端智能装备领域的科技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技术新产品认定等方面进行政策宣讲和辅导。通过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收集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为企业保驾护航。”李春玲表示。
目前,园区已集聚无人机企业128家、通航企业8家。其中不乏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从乘势起飞到加速腾飞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低空经济起飞的同时,仍存在核心技术瓶颈与产业链短板等“成长的烦恼”。关键技术、核心设备亟待进一步提升国产化水平,先进制程芯片和高性能电池尚未突破商业化门槛。
“通过技术攻坚与市场拓展的双向驱动,可推动低空经济从技术突破走向规模化应用,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良性互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杨冠灿表示。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低空经济的加速腾飞离不开知识产权这一“发动机”。
“发明专利为核心技术提供了可质押的资产凭证,高质量专利在市场上实现产品化,创造价值空间,也是牵头制定团体、行业乃至国家标准的通行证。如何发挥知识产权的乘数效应,是低空经济领域创新主体需要进一步思考并回答的必答题。”杨冠灿告诉记者。
低空企业锚定知识产权坐标
低空经济发展大潮下,企业正锚定知识产权坐标,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家专注于无人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研发、生产与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的企业,截至2024年底,北京远度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远度科技)拥有知识产权23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100余件,软件著作权18件。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成果的法律保障和商业竞争的核心武器。”远度科技知识产权经理李春玲表示,公司通过生产、销售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高了企业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2024年远度科技研发的远度ZT-25V取得了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证书。远度ZT-25V的航电系统、飞行控制、吊舱控制、机器视觉等无人机核心技术都有布局专利。“该产品的竞争力对专利依赖度高,专利可以有效保护产品的技术创新,同时能够有效抵御侵权风险。”李春玲表示。
“知识产权还能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与合作,公司依托知识产权优势,持续吸引优质合作伙伴和投资者。”李春玲告诉记者,丰富的专利储备带动技术授权、联合开发等多元合作,相关单位希望借助公司的技术加速产品创新,这样既可以为公司带来专利许可、收益分成等收入,又能帮助合作伙伴降低研发风险、加快市场布局,实现互利共赢。
北京清航紫荆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清航装备)同样也因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和运用,得以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一家从事无人直升机的研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业务的企业,清航装备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公司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设立了知识产权部门,制定和完善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确保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清航装备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管理队伍,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水平。目前,清航装备拥有150余件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32件。
“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不仅可以推动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产品出海,还能提升市场份额和销售额。”清航装备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专利主要覆盖无人机结构设计、飞行控制等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市场竞争力得以增强,使其在市场上脱颖而出。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签署订单金额3388万元,产品将应用于森林消防、低空物流运输、海上舰载及救捞等领域。(记者 李思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