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涉外知识产权双向沟通桥梁——专访华诚知识产权服务团队

〖2024/5/6 14:03:08时〗 白兔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信息来源:知识产权家  信息整理编辑:小白
 
        对于国人而言,今日家喻户晓的“知识产权”,在上世纪末还曾是一个陌生的舶来概念。彼时,《专利法》《商标法》先后完成第一次修正,中外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来华的国外经营者对于涉外知识产权代理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一批民营涉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以先驱者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为中外经贸与科技交流搭建起了知识产权的桥梁,这其中就包括了本文的专访对象——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1995年,华诚律师事务所的前身——公信律师事务所成立。1998年,公信律师事务所正式更名为华诚律师事务所,成为中国最早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和最早获得涉外知识产权代理资质的律所之一。如今,华诚已发展成为由华诚律师事务所、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等多个实体组成的法律和知识产权服务综合体,凭借出色的业务表现和众多的经典案例,在国内和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市场上都打响了名号。自2016年度至今,华诚已七度荣获“中国杰出知识产权服务团队”荣誉称号。明年,华诚将迎来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为深入探寻华诚近三十年来长盛不衰的成长秘诀以及面向新时代的发展愿景,China  IP记者特邀华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秘书长、高级合伙人刘一舟律师与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资深专利代理师徐颖聪进行了一场对话。

        精细分工+紧密协作  

        打造全生态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华诚总部位于上海,分支机构遍及北京、香港、哈尔滨、兰州、烟台、广州、苏州、池州、郑州、成都、南宁、东京等国内外城市,目前人员规模已逾400名。相比成立之初,今天的华诚业务范围已经全面涵盖了知识产权、公司商事、数据法律与知识产权服务、资本市场、金融与资产管理、破产与重组、文化娱乐体育、建筑房地产及基础设施、劳动人事、家事与财富管理、贸易海关及税务、诉讼与争端解决等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商事战略布局、企业运营与管理、合规、知识产权代理和权利商业化、诉讼和争端解决等传统业务领域以及“互联网+”等新兴法律业务领域,华诚都因其出色的业绩而备受各行各业客户的认可与好评。

        “无论是成立之初还是今天,近三十年来,知识产权始终是华诚的核心业务。”刘一舟对China  IP记者说道,“华诚整体的组织机构设置就能清晰地说明这一点。在‘华诚’这一大概念下,华诚律所与华诚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并行设置,75%以上的业务都与知识产权相关。目前华诚上海总部的400多名员工中,从事知识产权代理业务的就有超过200人,占比约达一半;而在华诚律所一边,知识产权业务人员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华诚始终清楚地认识到,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行业的立身之本就在于‘服务’二字。华诚以站在客户角度思考为自我要求,构建了一整套一站式、全生态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体系,在知识产权代理和咨询、维权与诉讼、商事法律业务等各个领域,都能快速响应、全面满足客户的常规与特殊需求。”

        与同业机构相比,华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精细化专业分工,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最主要优势之一。“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律所和代理机构中,承接知识产权申请代理业务和诉讼维权等法律业务的人员往往相互交叉。而在华诚,专业化分工达到了非常精细的程度,不仅代理和法律业务相互独立,两个板块内部也各自有着细致的分工。”刘一舟表示,“在知识产权代理业务方面,华诚根据不同的技术领域划分了超过10个团队,其中甚至还有部分团队系为有特殊需求的客户而组建。在法律业务方面,华诚在专利、商标、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等领域也均设有专门团队,聚集了一批持续从事本领域业务的专业人员。特别地,华诚还设有一支专业的证据调查团队,这对于极为看重证据材料的知识产权诉讼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凭借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内的术业专攻,华诚多年来精益求精,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从而将每一项业务都做得更精更深。”

        当然,精细化的专业分工并不意味着各业务板块间的彼此疏离,在每一起具体案件中,华诚都以其团队间的相互协作和优势互补,给广大客户留下了深刻印象。“华诚以律所起家,知识产权代理业务脱胎于法律业务,这样的发展经历在国内同行业中是很少见的。”徐颖聪说道,“正因如此,华诚代理师能够与律师通力协作,将法庭经验充分运用到前期的知识产权获权过程中,为客户打好权利基础;而在后期维权与诉讼案件中,律师团队也能获得来自专利、商标代理团队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实体与程序两方面共同保障案件的顺利进行。作为最早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标准认证的法律服务机构之一,华诚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将精细的专业分工、紧密的团队协作以及严格的服务流程与品质管理相互结合,这或许就是华诚屹立不倒的最大秘诀。”  

        履职尽责  搭建涉外知识产权双向沟通桥梁

        作为国内最早获得涉外知识产权代理资质的律所之一,华诚多年来成功地代理了大量涉外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包括中国内地首起外国公司间的专利侵权诉讼案、首起日本公司诉中国公司的专利侵权诉讼案、首起侵犯商业秘密的刑事案件,以及上海首例跨国商标侵权认定驰名商标案等,其中多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及省级以上法院、知识产权法院、其他机构评选的年度典型案例等,乃至推动了《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为我国积极打造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贡献了一份重要力量。

        “众所周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诞生之初,申请人和权利人多以国外主体为主。直到今天,国内仍有相当比重的知识产权维权案由国外权利人发起。进入后疫情时代,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将努力维护好国外权利人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理解与信任。”刘一舟对China  IP记者说道,“华诚在涉外案件的处理中,不仅一如既往地为外国权利人提供高水准服务,更十分注重扮演好信息双向传递者的角色。一方面,华诚积极向国外当事人及海外同行业机构传播关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动态、政策趋势等最新信息,推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理念在海外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华诚在承接案件的过程中也高度重视与国内行政和司法机关的交流互鉴,持续向其传递海外知识产权法规政策、最新实践等信息。在每一个华诚人看来,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发挥好中外知识产权沟通的桥梁作用,就是华诚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最佳方式。”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及参与全球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许多国内企业纷纷选择“出海”开拓市场机会,这为长期深耕涉外知识产权业务的华诚开辟了另一条增长路径。“当前,国内部分行业和技术领域内的企业相对国外同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领先态势,这既要归功于一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不懈投入以及形成的相应成果,也与国内完整的产业链息息相关。得益于此,中国品牌与产品如今在海外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徐颖聪表示,“但在此过程中,国内企业也不得不时常面临着商标和外观设计等方面的投诉与诉讼威胁。而对于多数体量相对较小的国内企业而言,域外高昂的法律费用往往是其难以承受的  ;一旦卷入诉讼,许多国内企业的海外战略布局都将陷入重大风险之中。”

        采访过程中,对于有志“出海”的中国企业,刘一舟与徐颖聪也给出了针对性的维权建议。“总的来说,我们所强调的第一原则永远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企业不仅应重视遵守国内的法律法规,也要将目标国家的合规工作提上日程。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如今在原则上大致趋同,但在法律尺度、操作惯例、具体实践等方面仍有许多差别。许多企业往往就是因为一个很小的合规动作没有落实到位,而引发了系统性风险。”刘一舟与徐颖聪说道,“对此,华诚依托自身多年从事涉外知识产权业务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经验,能够协助国内企业在海外布局前期及早做好知识产权申请与检索分析工作,从源头上打好权利基础,同时能在后期爆发纠纷时为国内企业排忧解难。此外,凭借与众多海外律所和服务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华诚也能够为国内企业在当地找到最合适的法律服务提供商——这些都是华诚定义的‘全生态知识产权服务’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准把握时代脉搏  拥抱时代新质生产力

        三十年倏忽而过,华诚走过的发展道路,也是一条荣誉之路。华诚多次被钱伯斯、Legal  500、ALB等具有国际公信力的法律评价机构评为中国顶级法律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并获得了“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中国最值得信任的知识产权事务所”等荣誉称号,以及“上海市涉外咨询机构A类资质”“上海市合同信用AAA等级企业”“上海法院首批一级破产管理人”等资质。此外,采访中,刘一舟还告诉China  IP记者,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一项统计,在为日本企业代理在华案件的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中,华诚的案件量排名第三,胜率则高居第一,展现出了一家老牌涉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深厚底蕴。

        纵观华诚的成长史,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的敏锐意识以及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知识产权的启蒙阶段,华诚的两位创始合伙人傅强国、徐申民便深刻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于商业主体的重要性,并着手实践,成功代理了多起标杆性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如今,面对后疫情时代国内国际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行业的路径转折,华诚早已对自身的未来规划胸有成竹。“全球科技发展的主流趋势,已经直观地反映在了知识产权代理案件所涉技术领域的转变上。过去,我们代理的案件多以机械领域为主  ;而现在,大数据、云计算、芯片等下一代信息技术相关技术领域的案件增长越来越快,这就对代理师与律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另外,在知识产权工作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的政策导向下,企业对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的本质认识愈发深入,对可转化运用的高质量专利的需求也愈发提高。”徐颖聪表示,“近年来,华诚代理师和律师一直在积极学习运用最新的智能工具和检索工具,以及时适应新的业务方向,满足客户的新需求。这是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但每一个华诚人都将坚持下去。”

        “就华诚的涉外法律业务而言,过去三十年的主线是从海外到国内,为国外权利人开拓中国市场拥彗先驱  ;而今后的三十年则将是中国在世界上话语权越来越重的三十年,中国企业迈向全球市场的步伐将越走越快。相应地,华诚也将多元化和国际化设定为自身的未来发展目标,希望能在更多中国企业的目标市场国家和地区设立更多分支机构、雇佣更多当地雇员,为中国企业的‘出海’进程提供更为即时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徐颖聪说道。
        
        “自成立以来,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时期,紧随时代潮流的自觉精神都是华诚不变的追求。在传统的申请和维权业务外,华诚如今还开拓了大量知识产权分析业务与知识产权战略服务,并不断向区块链、人工智能、数据知识产权与合规等新领域、新业态延伸业务触角。未来,华诚也将继续秉承‘诚信、思远、敬业、进取’的企业文化,谨守一流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之风骨与水准,为客户持续提供完善的全流程、综合性、高专业度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也为推动社会新质生产力的充分涌流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刘一舟最后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