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品牌频频换“脸”赚洋钱

〖2005-5-13 23:30: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羊城晚报消息:


    (记者张军)“今后将投入2亿美元用于广告宣传与市场营销活动,以大幅度提升新联想的国际品牌形
象。” 

    在5月1日完成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后,如何在全球推广“Lenovo”品牌的方案也被迅即提上了议事日程。在联想2003年4月将其原英文标识“Legend”更换为“Lenovo”时,外界尽管已经猜到,联想的国际化步伐将大步迈出,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它迈得是如此出人意表。 

    “这给海外的企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本土品牌正在想尽一切办法走出国门.”一位品牌专家告诉记者。实际上,近期内,更换标识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就在上月,国内软件巨头用友刚刚将其沿用17年的英文标识UFsoft更换为UFIDA。而在此之前,东软也对自己的英文标识作出了调整。 

    让国外人好认 

    “名称当中带有‘soft’的各种中小软件公司多如牛毛,它无法真正体现用友的规模特色。”在解释换标原因时,用友市场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然而,这远不是原因的全部。其负责品牌战略的人士透露说,原来的UFsoft在英语里是一个生造的词,念起来非常的别扭,为了让国外人方便认识,所以更换了标识。 

    出于同样目的的还有东软。“开拓海外市场,当然要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关人士如是说。实际上,从市场角度出发更换标识的不仅仅只有中国本土品牌,这一招在跨国公司身上也屡见不鲜。 

    避开抢注尴尬 

    除了好认外,正在走出国门或即将走出国门的中国本土品牌遇到的最大尴尬,恐怕就是海外标识被人“抢注”。 

    2003年4月联想在换标时,时任董事长的柳传志就说过,“到海外才发现,‘Leg鄄end’在很多国家都已经被注册了。”遇到同样麻烦的还有海信。在德国,它忽然发现自己沿用多年的英文商标,被西门子抢注了。如果不是双方最后达成和解的话,恐怕海信就得想办法换商标了。

    “中国企业创立之时,考虑本土市场较多,而忽视了海外市场,因此在品牌商标的跨国保护上,意识也明显不够,出现这种情况是在所难免的,”有关专家告诉记者。 

    推广难度不少 

    一个新的标识,要花多少人力物力才能达到旧标识的高度甚至实现超越? 

    联想在宣布成为奥运会TOP合作伙伴时,有一段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录像,大意是祝贺联想。当时,一位联想员工私下跟记者说,“真怕罗格不知道怎么念‘Lenovo’这个英文单词。”幸好,罗格没有让联想失望。 

    不过,这个小细节却彰显出新标识的一个难题:如何让更多人认知和接受?自更换标识后,联想先是挤进奥运会TOP计划,后是收购IBM全球PC业务,先后花费10多亿美元,如果再加上即将派上用场的2亿美元,全部经费可能要达到20亿美元。 

    而对于其他更换英文标识的中国企业来说,现在评估效果似乎还为时尚早。可以肯定的是,除了换标以外,必要的国际化推进战略是必不可少的。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