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注标人”:一枚商标最少卖两三万

〖2005-5-8 10:18: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生活报消息:

 
    (记者 张立)当电视连续剧《圣水湖畔》尚在央视一套热播的时候,黑龙江省大庆市一位市民却将以“圣水湖畔”命名的商标抢先进行了注册,并以万元价格对外出售……据了解,按照我国新修订的《商标法》规定,自然人可申请商标注册。记者近日在哈市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以注册、买卖商标为职业的 “职业注标人”正浮出水面,他们抢先注册商标,但并不以生产为目的,而是期盼得到高价转让费……  

    商标所内偶遇“职业注标人”

    “本人在酒、服装、食品、汽车类别上申请了‘XX鸟’‘飞X’商标,现欲以转让,如有需要者请拨打电话13936××××××。”这是4月8日,记者在哈市弘泰商标事务所采访时,大庆市民罗先生递给记者的一张名片上写的内容。 据了解,一枚商标的有效期是10年,到期后,需要商标拥有者或企业前来续展(也就是对商标的继续注册),如不续展该商标可能被别人重新注册。当日,罗先生就是来商标事务所注册哈市某一著名企业的到期商标的。

    “这枚商标我已经盯了足足两年了,到4月8日正好该商标过期,所以我来重新注册,等这个企业想再使用时,就得从我这儿买了。”罗先生一边交2000元的注册费,一边兴奋地说。

    在办妥了手续后,罗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据罗先生介绍,他原来在大庆某单位从事商标管理工作。2001年,商标实行社会化管理以后,他就辞职下海了,后来生意不好做,他就又从事起老本行——开始倒卖商标,现在他专门从事商标投资。每天他上网查看各种资讯,看到“特色商标”、“经典商标”、“创意商标”等,立即注册,伺机高价卖出,赚取利润。

    罗先生说,他身边有七八个朋友都是专门投资商标赚钱的,有时他们会互通消息,联合注册、策划、出卖有影响力的商标,他们注册一枚商标一般最少也能卖两三万元钱,去年1月份,他的一个朋友注册的“XX人”商标就卖出了185万元的高价。“也不是注册的所有商标都能卖出去,目前我注册的4枚服装类商标,一年多了尚未遇到买家。”罗先生强调说。

    新法规催生“职业注标人”

    4月11日,记者从我省工商部门了解到,我省注册商标数量连年递增,而2004年注册的商标中50%的商标为自然人注册,而这50%中多半不是以生产为目的。对此,省工商局商标处廉跃亭处长表示,2001年修订后的新《商标法》规定,商标可以以个人的名义申请注册,商标权人还可以对持有的商标进行自由转让和变更。这为“炒商标”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一批批“职业注标人”应运而生。他还解释说,个人申请注册一枚商标只需2000元左右,但一些具有独特创意的商标转让费少则10万元,多则上千万元,甚至上亿。一些具有投资眼光、又敢于冒风险的人把它当成了一种时尚投资方式。目前,“职业注标人”在我省逐年增多,约有近千人。

    采访中,记者从省内多家商标事务所了解到,自新《商标法》实施后,自然人申请商标注册渐成气候。2004年以来,我省自然人申请商标注册的业务量占各所总业务量的1/2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自然人是为了将来得到高价转让费而申请的。据省龙鑫商标事务所所长刘晓江介绍,他们所接待的一位“职业注标人”,从2004年至今,已花费20多万元,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商标累计100余枚。

    4月11日,记者从哈市华宇商标事务所了解到,近年来,“职业注标人”投资的商标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影视名、歌曲名、风景名、食品名等都是他们抢注的目标。据该所安所长介绍,目前自然人申请注册商标已占该所业务量的50%左右。注册的商标多是以人像、名字、图标等方式,像“刘老根”、“药匣子”、“神五”等热门词都有人前来进行商标注册。此外,按《商标法》规定,商标属于私有权,可以继承和转让,所以也有个别自然人申请注册商标以期作为财富日后转让给子女。

    商标抢注是商机也是“投机”

    据了解,随着人们商标意识的提高,“职业注标人”成了社会上一种新型的职业,通常一部电视剧、电影的热播都会带来一股“抢注风”。

    4月12日,记者从省龙鑫商标事务所了解到,由高秀敏等人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圣水湖畔》刚在央视一套节目热播时,我省的一位居民就抢先对该商标进行了注册,并标价万元向外出售。 申请注册一枚商标可以获利多少?答案是没有固定值。据省龙鑫商标事务所所长刘晓江介绍,商标值多少钱,市场说了算,需要买卖双方的协商。但一枚有价值的商标交易价格一般为5万元左右,好一点的价格更高,从10万元到百万元不等。日前,哈市一位高女士花2000元注册了一枚保健品商标,竟然卖了10万元。

    只需2000元注册费,就可以获利近10万元,市场的需求也造就了社会中出现的“商标商机”。哈市华宇商标事务所安所长告诉记者:“由于商标的特殊性,从申请到取得商标注册证一般要18个月左右。这么长的时间对于一个急于上市的新产品来说显然太长,如果别人手上有适合自己使用的商标,有些企业就会花钱购买。此外,有些‘职业注标人’故意去注册一些别人已经在使用、并有一定影响、但尚没有注册的商标,如果注册成功,自己则有权要求别人停止使用,如果对方要使用,就必须得花钱买。现在一个有价值的闲置商标,交易价格一般为5万元左右。”

    记者还在采访中了解到,“职业注标人”除了卖商标赚钱外,还可以卖申请权给企业。因为“职业注标人”卖商标给企业,中间还有一个等待审批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商标申请并未正式注册成功,“职业注标人”也可直接将申请权卖给企业,剩下的事由企业自主操作,这样也可赚一笔小钱。

    商标意识淡薄让企业吃尽苦头

    4月12日,记者在哈市华宇商标事务所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我省著名企业“老都一处”的商标已经快到10年有效期了,如不及时续展,将面临被抢注的危险,百年老店的商标将易手。

    据该所安所长介绍,“职业注标人”的出现,对漠视商标的企业构成了极大威胁,为无视商标权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哈尔滨的“正阳河”酱油,没有花几百元去注册商标,结果被人抢注后,不算调解、打官司花掉的金钱和时间,仅赎回商标就花了50万元。而2003年,秋林“里道斯”注册商标10年使用期限届满,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没有接到其续展“里道斯”商标的申请,趁此机会,哈市某企业随即将“里道斯”注册为自己的商标。秋林费时费力几经周折,“里道斯”这块金字招牌,才又回到了他们的手中。

    记者从省工商部门了解到,我省有120多万家企业,而全省的商标注册量仅为17000多枚,平均每百户企业不足1枚商标,我省企业对商标意识的淡薄可谓有目共睹。省工商局商标处廉跃亭处长认为,“职业注标人”的出现对于无视商标保护的企业来说,具有潜在的威胁,必须予以重视。漠视商标保护的资源所在地和企业,真切感到了“职业注标人”带来的冲击。一些企业的商标或因未注册,或到期没有续展而遭抢注,不得不花费巨大代价将商标赎回。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失去商标专用权,将无形资产拱手让人,吃尽了苦头。

    “职业注标人”需要理性和规范

    “职业注标人”这种进行商标抢注的投资行为,靠自己的“智慧”赚钱,似乎无可厚非,但他们以抢注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或者注册和知名商标类似的商标,这些带有“投机”性质的行为,对企业构成了威胁,也引起了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看法。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教师肖利哲说:“根据《商标法》规定,只要是自然人就可以申请注册商标,所以‘职业注标人’的这种行为属合法行为,无可厚非。‘职业注标人’抢注企业商标屡获高额利润,暴露出我省企业对商标保护意识不强、知识产权意识匮乏的漏洞。随着‘职业注标人’的出现,希望我省企业能重视企业商标的重要性和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鸿扬则认为,有些“职业注标人”为赚钱,专门找一些企业正在使用但未注册的商标来注册,然后向企业索要钱财,这一做法是投机行为,不符合商家诚实守信原则。明明是人家发明、使用多年的商标,有些“职业注标人”却据为己有,并拥有了知识产权,表面是合法的,但不合理。此外,如果抢注商标只为炒作、转卖、以盈利为目的的话,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建议有关部门规范“职业注标人”的行为。而对于商标使用者,有关管理部门应予以维护其无形资产,并加强企业的法律观念,使他们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此,省工商局商标处廉跃亭处长表示,投资注册商标并转让,虽然利润丰厚,但并非没有风险。一是能否注册成功;二是申请周期长,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三是能否卖得出去。如果卖不出去,就会成为死商标。根据相关规定,商标连续3年不使用,即被撤销。此外,除投资行为本身的风险外,还有法律上的风险。如果侵犯别人的商标权在先,则会导致遭诉讼的风险。违反法律规定的,则不会被授权注册商标。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