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知产保护新力量
〖2023/3/3 9:07:00时〗 白兔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信息来源:人民法院报 信息整理编辑:紫藤
    组建5人专业审判团队,制定出台《关于著作权、商标权侵权纠纷和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适用法定赔偿问题裁判指引》,统一裁判尺度,形成诉前送达、及时审理、快速结案的办案模式,截止到2023年1月底,已受理各类知识产权纠纷380件,审结378件,结案率达99.45%,平均审理时间不超过20天。
年初,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法院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诉源治理示范法院”。承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任务后,该院强力推进知识产权诉源治理工作,与滁州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合作共建诉调对接机制,设立了由调解员、行政人员、法官组成的诉前调解工作室,专门负责调处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打造了“速裁调解”“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快速解纷机制,大力推进全流程在线调解,为当事人创造便捷、高效、优质的诉讼服务。审结的378件案件中,有135件通过调解结案,平均用时4.5天,自动履行率达97%。
随着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在城市商超、大型连锁商场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后,开始向分布在乡镇的中小零售商店转移。“我们在审判工作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小超市、个体工商户因销售商标侵权商品成为被告。如何高质高效处理商标维权系列案件成为重点,如何破解小店侵权的怪圈成为难题。”法官唐超说。
了解这些新情况后,南谯区法院院长冯春提出,要转变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既要重视末端保护,更要注重前端普法,达到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同时,又帮助小型超市、便利店规避经营风险。该院发挥“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作用,组织53名干警走进87个乡村社区,向小型超市、便利店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活动。同时,以全市法院“遍访企业”为契机,开展知识产权法治宣传“进企业、进园区”活动,法官深入企业生产研发一线“面对面”普法、“零距离”答疑,提升企业在知产保护的方式方法、风险防控等方面能力,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落实审级职能定位改革,通过举办专题培训、问题研讨,加强对南谯区法院的业务指导,同步适应管辖调整,通过提高司法能力,促使法官化解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由“解决得了”逐渐向“解决得快”“解决得好”转变。探索知识产权案件简案快审机制,集中审理系列案件,压减重复环节,节省庭审资源,选取典型案件先行判决,提升人民陪审员参与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审理的比例,多路并进提高审判效率。2022年,滁州两级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119件,其中一审民事案件有671件诉前调解结案。
⇨上接第一版 年,经济运行连续四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三个季度全省第一,年度总评全省第一,暖民心行动满意度全省第一,取得了“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好业绩。
滁州两级法院一直用优质的司法服务保障“开放新高地”创新发展。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滁州中院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信息交流和办案协作,整合资源优势,形成滁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合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在优化和改善滁州市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参与成立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盟,探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跨域协作的方式方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南谯区法院积极承接知识产权集中管辖任务,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切入点、着力点,勇于创新,主动作为。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工作室;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推行“三合一”审判模式;出台知识产权侵权赔偿裁判指引;与中新苏滁产业园管委会合作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综合运用调解、诉讼等多种手段,为知识产权纠纷提供综合解决途径,推动构筑知识产权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司法护航创新创业的坚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