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雄风扬帆 名牌战略助豫品牌腾飞
〖2005-4-15 14:55: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中原新闻网消息:
3月中旬,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出通知,自4月1日起,2005年度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名牌农产品、河南省优质产品同时开评,全省符合条件的产品均可申报。
看了这则消息,有人也许会问: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河南,会有几个名牌产品?以往,在人们的脑海中,曾留存下了“张(弓)宝(丰)林(河)”、“东方红”等“豫产”名牌红极一时的记忆,然而现在已成明日黄花。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近日,有上海市民发现,因质量过硬而为消费者喜爱的“金丝猴”牌奶糖并非产自上海,河南沈丘县才是它的“娘家”。
如今,河南已拥有24个像“金丝猴”这样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中国名牌产品,名牌总数位居北京、上海前列0豫产”名牌的雄风,正鼓荡起中原崛起的浩荡风帆!
名牌打开市场的金钥匙
在西方,品牌被称为经济的“原子弹”,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就在于其拥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万宝路等众多称霸世界的超级名牌。在世界10大品牌中,美国就独占7席。
经济界有一个著名的“果树理论”: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同类产品多达成百上千种,消费者不可能去一一了解,只有凭借经验选择品牌,因为消费者相信,如果在一棵果树上摘下的一颗果子是甜的,那么这棵树上的另一颗果子也是甜的,这就是品牌的“果树理论”。
有学者指出,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时代,很多产品已相差无几,惟有名牌给消费者以信心,对名牌和非名牌的产品,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名牌产品。产品可能被竞争对手模仿,名牌却是不可复制的无形资产,所以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强势名牌,谁拥有了名牌,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谈到名牌的巨大作用,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下文简称省名推委)主任钟力生将其形象地比喻是企业的“金字招牌”,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他认为,名牌产品是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名牌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
名牌还被专家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资产。在国际市场上,20%的强势品牌占据着80%的市场,可口可乐的品牌资产已达689.5亿美元,富可敌国!我省的“金星”啤酒2002年的产量只有30万吨,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后,其产量迅速达到100万吨。“双汇”申报中国名牌时销售收入仅有70亿元,2004年,其产销收入超过16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
河南名牌称雄全国
来自新华社的消息说,眼下,“双汇”放心肉和“龙云”绿色无公害蔬菜,已成为一向挑剔的北京市民餐桌上离不了的食品,这些产品均来自河南。
其实,不仅仅是这两个品牌,河南还有很多知名品牌称雄全国市常省名推委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全国已评出的547种中国名牌产品中,河南的24种产品榜上有名,名牌总数位居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前列,居全国第6位。
据了解,中国名牌产品原则上从省级名牌产品中产生,是国内产品的最高荣誉。从2001年开始,中国名牌产品的评比每年进行一次,其参评“门槛”非常高:产品质量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要有很高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产品还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用户满意度。相关人士称,能入选中国名牌的产品,意味着其进入了产品质量金字塔的最高点。
令人欣慰的是,2004年,我省又有14种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产品涉及小麦粉、糖果、低温肉制品、保险柜、大中型客车、全钢子午线轮胎、人造金刚石、税控燃油加油机、电冰箱、味精等14个种类,超过了前3年的总和,随着国家工商总局认定“少林寺”、“南街村”、“宋河”等3件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的驰名商标总数达12件。
在全国速冻食品行业的5个中国名牌中,有3个牌子花落河南,“三全”汤圆、“思念”水饺、“科迪”汤圆3个品牌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成为消费者普遍认可的品牌,河南成为全国速冻食品行业增长最快的地区,河南速冻食品企业因此令人刮目相看。
对于河南速冻食品名牌这种“五分天下有其三”的局面,郑州“三全”企业负责人称“是意料中的事”,因为这与河南速冻产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相一致———目前,在全国速冻食品市场上,每10个汤圆中有6个产自河南,每10个水饺中有5个以上产自河南。
名牌战略助河南品牌腾飞
毋庸置疑,发展河南经济,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实施名牌战略是一条必由之路。
从2001年开始,河南省将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振兴河南的一项重要举措。河南省政府成立了河南省名牌战略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名牌战略的组织领导工作。河南省名推委于2001年7月10日正式成立,负责我省名牌产品的申报、评价、宣传、培育、监督、管理等日常工作。为了充分调动各地争创名牌的积极性,河南省名推委给每一个有希望争创中国名牌的企业所在地政府写信,通过积极协调,各级政府都将实施名牌战略列入发展规划,郑州、许昌、漯河、新乡、商丘等地出台政策,对荣获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最多达50万元的奖励,形成了全社会争创名牌的良好氛围。
河南是农业大省,过去,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河南的农产品原料多运往外省,加工后再返销河南。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如今,河南涉农产业迅速壮大,名牌农产品已叫响全国,商丘市与中国农科院共建“绿色食品示范市”,漯河市积极创建“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中牟、灵宝、扶沟、淇县已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
据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介绍,最新统计显示,河南的味精、面粉、挂面、方便面及速冻食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河南省有131家龙头农产品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12家,全省被命名为中国名牌产品的食品品牌有14个,“双汇”、“莲花”、“南街村”等6个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优势开始显现。河南的火腿肠占全国总销量的80%,方便面占全国年产量的25%,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的“莲花”味精,年加工生猪1000万头的“双汇”肉制品,同行业加工规模第一的“南街村”方便面、锅巴,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
“农字号”名牌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过去,由于没牌子,商丘市梁园区的一些优质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有的果农就将本地梨装到印有安徽砀山的果箱里。近年来,商丘着力培育名牌农产品。针对商丘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特点,他们以“花木兰”、“归德府”、“黄河故道”等注册农产品,精心培育农产品文化,提升了农产品的价值含量,让农产品含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引导消费。4月上旬,正在大棚里采摘草莓的梁园区双八镇青年农民黄长征高兴地对记者说:“俺种的草莓过去老愁不好卖,现在,外地商贩上门收购,每亩可收入上万元,这草莓成了名牌就是不一样!
河南省企业形象发展协会秘书长吴振坤认为,河南已形成了从粮食产地到食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是全国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基地。如果说一个上海人做饭,从新飞冰箱里拿出思念速冻水饺、双汇火腿肠、奥德利饮料,还有莲花味精,这并不算什么新鲜事。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