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企业借服博会创“中国制造”

〖2005-4-4 10:37: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在商场里如果一个中国品牌价格很高,就会有人发出“国内的品牌为什么卖这么贵”的疑问。中国的品牌为什么不能卖得贵呢?一个为全世界做衣服的服装大国,为什么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正在北京举行的第13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中国的服装企业不约而同地发生了同一种声音---创立中国服装自己的品牌。 

  统计表明,我国服装业有很多世界第一:加工能力第一、生产能力第一、出口量第一、出口额第一。但中国的服装品牌已逾十万,却没有一个能享誉全球。另一方面,在当今服装界,商标洋化和傍名牌之风势头不减。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服装业如果不加快培育强势自主品牌,便会在国际国内两个
市场的生存空间中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 

  后配额时代的利与弊 

  2005年1月1日起,纺织服装配额取消,中国服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后配额时代"。专家断言,我国的服装生产加工业实力雄厚,已能够加工国际上任何一个著名品牌,实际上多年来也已加工过几乎所有的国际名牌服装。配额的取消让更多的国外企业,尤其是那些觊觎中国市场已久的国际知名企业有了更为简易而可行的进入途径,他们在对中国服装市场摸了多年的底之后,抢滩中国市场的野心越来越来明显。 

  在新形势下,整个产业的架构及市场结构都面临新的重组考验,我国市场上为数众多的服装企业正面临极大的考验,优胜劣汰之后,存活下来的企业必将走向分化的两极:一类是品牌营销型企业,一类是生产加工型企业。两类企业将各有市场,做得好将各有发展的上行空间。 

  首先,国外品牌企业很可能会选择国内生产技术实力强的企业搞品牌输入、技术输入和管理输入的合作,这些外国成熟品牌的"嫁接"进入,将使中国服装业脱胎换骨,整体水平再上一步。但是,这种嫁接出来的新品牌起点高、竞争力强,必将给国内市场带来新的冲击。这就意味着国内企业必须在品牌经营理念上、在营销网络建设上奋发自强,锻炼出与国外品牌相抗衡的能力。 

  其次,原来那些可以较为容易拿到配额,并以此为优势靠出口加工为快捷生意途径的国内企业,也正在一步步地丧失自己的"阵地",于是,这些企业中的大部分成员已经开始了他们开拓国内服装市场的步伐。
 
    美尔雅为何重返国内市场 

  在第13届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人们惊奇地发现,曾经在国内服装市场上风光一时的湖北美尔雅集团,在沉寂了四五年之后,再次重返国内市场,引起了中外服装业界的关注。 

  美尔雅集团作为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高档西服企业,曾有过一段主业兴旺发达、辅业涉足面广的快速发展好时光。企业从服装向纺织、生物制药、汽车出租、期货经纪、餐饮酒店等扩张,子公司曾达55家之多。然而,此次重新亮相的美尔雅集团已有33个子公司从"美尔雅"的序列里消失了。 

  对此,美尔雅集团董事长杨闻孙揭秘,这是美尔雅实施"瘦身"战略的结果。 

  据介绍,美尔雅品牌虽然先后荣获过"中国十大名牌西服"、"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十大名牌服装"、"欧洲质量奖"等称号,但各子公司因管理水平和市场经验等因素,并没有使美尔雅品牌增值,反而造成品牌市场价值的缩水,在激烈的竞争中淡出了国内市场。 

  面对出现的国有大型企业通病,杨闻孙很快研究出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盘活存量资产、挖掘品牌潜力的良方。两年间,杨闻孙撤并了33个非主业机构和亏损企业,全力做精做强高档西服加工出口业务。"美尔雅"还创立了国际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在稳定日本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欧美、东南亚、南非市场,很快使美尔雅产品出口到了31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要想在纺织品服装竞争中取胜,价格已不再是惟一的因素,质量、潮流、创新以及品牌的声望等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服装要想走向世界,必须学会嫁接,把国际品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等学到手,直接借用已有的现成东西,来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弥补我国服装业起步晚发展慢的不足。 

  杉杉多品牌战略受瞩目 

  随着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发展,"一个品牌打天下"已成为昨日旧梦,而不间断地孵化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目标市场清晰的成功品牌和品牌企业,多层次开拓市场,最终以品牌团组占领更为广阔的服装市场,才能拓宽集团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在杉杉集团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董事长郑永刚公开声称,到2010年杉杉集团服装板块至少要拥有30个不同风格和定位的品牌,且其中60%为国际品牌,要做成一个服装品牌的帝国。目前杉杉集团已拥有了22个品牌,近3000家专卖店(厅)遍布中国各大中城市及部分欧美主流市场,在本次CHIC上更是大刀阔斧地包下了一个展馆作为主题馆。在杉杉主题馆中,杉杉旗下的14个品牌,一个核心品牌(杉杉)、5个国际品牌、8个原创品牌组成品牌团队,以鲜明的形象阐述了杉杉集团"多品牌、国际化"的实践成果和经营理念。 

  在杉杉于国内率先实施"多品牌、国际化"战略后,白领服饰董事长苗鸿冰、"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等也各自开始了多品牌战略的实战。他们都从战略上瞄准不同消费层,实施产品的多样化定位,打造不同的品牌,以充分吸纳不同顾客群,拓宽自己的经营领域。业界认为,"多品牌、国际化"战略的成功运作,将使杉杉超越目前服装行业拼消耗、拼规模的服装产业竞争格局,迅速攀升到低风险、低投入、高智慧、高利润、高成长的服装板块品牌多元化发展境界,进一步加强杉杉集团在国内服装业的优势地位。   
  
                                                                               (来源:中国商报)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