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乌牛早”以“早”打品牌
〖2005-4-1 16:35: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白鹿扬名,乌牛春早,胜却碧螺无数。”在品牌林立的浙江茶界,近年来,一个以“早”为特色的品牌异军突起,这就是温州永嘉的“乌牛早”。“乌牛早”的崛起,引起茶界广泛关注:作为一个区域性、地方性品牌,“乌牛早”在强手如林的浙江茶界,是如何打拼出天下的?
据了解,乌牛早茶原产于温州永嘉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永嘉县位于浙江南部,系国家级风景区,楠溪江横贯其中。境内多山,雨量充沛,气候温润,低温霜冻和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几率小,低山丘陵春季气温回升快,茶叶的采摘上市均早于浙江其他地区。一般情况下,乌牛早上市一个月后,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才姗姗上市。因此,“乌牛早”天生一个“早”字,以早抢新,独具优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中国茶叶市场的放开,永嘉县委、县政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把乌牛早茶列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拳头产品,开始打造“乌牛早”品牌,硬是凭着一股“温州精神”,打造出一个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茶叶品牌。
1990年,“乌牛早”作为一个茶叶品种被浙江省农业厅确定为浙江省推广良种;199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香港优质食品博览会金质奖;2000年荣获中国国际茶博览会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金质奖。在农产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市场竞争中,“乌牛早”完成了从大众茶向名优茶的升级,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中国乌牛早之乡”也瓜熟蒂落,花落永嘉。
然而,问题接踵而至。永嘉境内几万亩茶园,先后出现了“三·五·早”、“伊康”、“恒丰”等10多个乌牛早茶品牌。大家占山为王,各自为政,你唱你的戏,我敲我的锣。没有统一的形象,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营销。每个品牌的面积都很小,产量都很低。市场混乱,内耗严重,“乌牛早”前途未卜,命悬一线。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今天,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产品质量竞争上升到了形象竞争、品牌竞争的新阶段。
面对新的挑战,永嘉茶界积极应对,推出“标准化工程”、“名牌工程”,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使“乌牛早”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走名牌兴业之路。
1998年,第一个永嘉乌牛早茶地方标准新鲜出炉;
1999年,“四个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统一标准、统一包装”在全县实行;
2002年,乌牛早茶“茶树良种繁育”、“苗木”、“栽培管理”、“鲜叶与加工技术”、“商品茶”5个系列标准颁布实施。
标准化的实施,提升了乌牛早的整体实力,强化了名牌意识。为培育“乌牛早”茶品牌,1999年,永嘉县政府就出资18万元从个人手中购得“乌牛早”商标,作为茶农的公用商标。此后,县政府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先后召开新闻发布会11场,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茶事活动和名茶评比活动,共获奖55项。“乌牛早”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大大提高。
为了应对挑战,进一步打响“乌牛早”品牌,永嘉成立了县茶叶协会,由协会承担起品牌管理的任务。
2004年末,“乌牛早”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审查,成为温州首个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从此,“乌牛早”品牌有了一个做大、做强的不可多得的平台。县里决定,将“乌牛早”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事宜一并委托给协会。
近日,以“茶品牌、茶文化、茶健康”为主题的第三届温州早茶节暨永嘉乌牛早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副县长郑秋文告诉记者:“永嘉县现有乌牛早良种茶园4.7万亩左右,年产乌牛早茶400吨,产值8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目前,永嘉正积极整合“乌牛早”品牌,整合茶文化、茶旅游资源,并将重点建设一批“乌牛早”娱乐茶园、观光茶园、茶艺馆、茶庄,发挥出整合品牌的优势。今后,永嘉将进一步通过政策扶持,促进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使其成为带动全县茶叶产业生产,打造“乌牛早”品牌的“火车头”。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蒋文龙 郑盈盈)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