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名牌现象何时休
〖2005-3-30 9:51: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胶东在线消息:
历尽艰辛,耗费几年甚至数十载创下的品牌,转瞬之间就被“李鬼”盗用,并成为欺骗消费者的幌子。这种巧取豪夺的“傍名牌”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经济领域一个迅速蔓延的“怪胎”。
“克隆”产品充斥市场
看似相同品牌同样款式的微波炉,在商场和批发市场的价格竟然相差近百元。家住山东烟台市府小区的陈小姐近日在家电批发市场上廉价买了一款格兰仕微波炉,可回家后才发现,这款产品竟然和正规产品的产地不一致,一个在广东另一个却在浙江。据记者了解,像陈小姐这样本打算买名牌,实则抱着“傍名牌”产品回家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据了解,“傍名牌”现象自上世纪末出现,现在已从最初的VCD产业蔓延到服装、家电等众多行业。“‘卡丹’到处有,‘袋鼠’遍地走;‘老爷’被偷车,‘鳄鱼’全国游。”这首打油诗生动描绘了目前知名品牌被“克隆”的尴尬处境。
烟台市工商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傍名牌”这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目前正呈现出“两广”趋势:一是侵权领域广,已涵盖了绝大多数知名品牌;二是侵权地域广,傍名牌现象不只在城市中大行其道,城乡结合部、中小城镇也都能找到它的踪影。
利益驱动肆意蔓延
“傍名牌”现象何以愈演愈烈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一件原本十几元的领带一旦成功“傍”上名牌后,价格可以翻上几倍。高额利益的驱动使一些不法经营者一旦陷进去就难以自拨。这些企业急功近利,把心思不是放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上,而是想方设法“借鸡生蛋”,导致市场上各种假名牌层出不穷。
市服装协会有关负责人给记者分析:“现在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都通过代理渠道销售,为了使自己的产品遍地开花。很多名牌都开发出许多衍生产品,且每个衍生产品都有若干个代理商,有的代理商看到代理什么产品赚钱,就私下生产同样的产品,再打上代理品牌的印记,让消费者雾里看花,难辨真假。”
而有关调查显示,七成消费者表示自己曾购买过“傍名牌”产品,其中近三成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购买的是“傍名牌”,但有四成多的消费者表示,是知情后购买的。市区某商场销售部经理告诉记者:“不少消费者认可‘傍名牌’的产品,给了这些不法企业一定的市场空间,这也是‘伪名牌’泛滥的重要原因。”
商标监管亟待加强
“傍名牌”这种打法律“擦边球”的做法,给工商部门查处增加了难度。因为现行的《商标法》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办法》之间存在法律交叉空白。商标是统一注册全国管辖,而企业名称属于地域管辖,商标库与企业注册库没有实现联网。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工商部门内部,着力加强商标管理部门与企业登记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一套统一协作的监管机制,有效解决当前商标市场上查处难、认定难、处罚难的现状。
专家同时指出,要从根本上杜绝“傍名牌”现象,除了依靠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外,还需要广大消费者的积极配合。作为普通的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购买名牌产品时,要仔细核对商标的名称、标识,主动向经营者索取质保书、说明书,这样才能让“傍名牌”产品无容身之所。
相关链接:
“傍名牌”是指许多国内公司将他人的知名商标登记注册为自己的企业名称,并委托中介机构到境外注册登记公司,而后在国内申请注册一个与该商标近似的商标图案,随即拿着商标申请受理通知书开始销售自己生产的“名牌产品”,使人误以为是知名品牌产品。(高春宽 李叶 邱昭香)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