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建阳注册48件公共资源防御性商标
〖2013-9-10 8:43:00时〗 中国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东南网 信息整理编辑:路飞
截至9月5日,(福建省)建阳市对涉及建阳的历史文化、特色农副产品和传统工艺品等48件公共资源进行防御性商标注册,其中有18件商标已进入公示阶段。
名人、历史和旅游等公共资源是社会和政府的无形资产,也是不可再生的紧缺资源。一些企业或自然人把公共资源名称作为商标抢先注册占有,使原属公共资源的无形资产权属流失,使用受到制约,出现十分被动的局面,这既影响地区的品牌建设和保护,也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为此,建阳市着力对公共资源进行防御性商标注册,对公共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
所谓防御性商标注册,即注册一系列文字、读音、图案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保护正在使用的商标或以后备用,原商标为主商标,其余为防御性商标。
建阳是福建最古老的5个县邑之一,宋代三大印刷中心之一,南宋“四大名窑”建窑所在地,自古有“图书之府”、“七贤过化之乡”等美誉,历史积淀厚重。建阳有革命遗址3处、古文化遗址132处、古建筑12处、古墓6处、古石刻3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此外,还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等文化资源,自然景观、知名景点等旅游资源,以及遍布各乡镇的特色农副产品。
对整理建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建阳市工商局纪检组长张建枝来说,着实是被刺激到了。“好几个比较好的公共资源都被外地人或外地企业给注册了。”张建枝说。建窑建盏是建阳的传统制作技艺,然而,“建盏”已被别人注册为商标,“建窑建盏”被南平一陶瓷研究所注册为商标。“本地或外地的企业或自然人申请注册了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使公共资源变成了私有财产。”
公共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公共资源的商标被抢注后,回归之路必然艰难,要经过交涉谈判,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资源所在地来说,进行防御性商标注册,是对公共资源最好的保护。
 建阳市工商局对全市公共资源及公共资源商标的情况进行了调研,2012年,《关于建阳市公共资源注册防御性商标的调研报告》递交建阳市委、市政府之后,不仅获得了5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而且在南平市范围内率先注册成立了“建阳市商标品牌协会”,专门负责公共资源商标的注册、宣传、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建阳市商标品牌协会成立之后,主动牵头负责,及时将本地自然风景、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历史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名称进行防御性商标注册,注册类别重点是本市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使可能被他人抢注的共有商标资源得到及时注册、增量储存、合理使用、有效保护。不仅如此,还积极动员黄坑、小湖、书坊等公共资源丰富的乡镇及时开展防御性商标的注册工作。
据统计,去年(2012年),建阳市共注册公共资源防御性商标20件,今年28件,其中有10件为乡镇注册。
采访中,建阳市工商局局长林钟慧表示,公共资源防御性商标注册工作的大力开展,是工商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表现,也为建阳企业创建优质名牌、增强企业竞争力创造了更多可能。
“绝对不能让它闲置,而应尽可能提高这些商标的价值。”对于今后的公共资源防御性商标工作,林钟慧如是说。(裴礼辉 张贵兴)
信息分享: